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9 11:09:3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4分)民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清末男子?孙中山?旧式婚礼?文明婚礼
(1)观察图片,可知清末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习俗出现了怎样的变化?(4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在广播电视出现以前,报纸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
??
《申报》?维新运动中的报刊?革命派创办的报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变化:着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长袍马褂开始变为西装、中山装;传统婚姻习俗开始改变,倡导婚姻自由。(4分)原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等。(4分)
影响:报道时事信息,传播知识,宣传教育,开启民智,舆论监督,宣传政治纲领,推动社会政治运动发展,提供休闲和娱乐,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6分 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可给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毛泽东说:“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针对这种情况,党在过渡时期采取的措施是
A.开展“三反”运动
B.开展“五反”运动
C.开展整风运动
D.开展三大改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要注意审题,题中强调的时间是“过渡时期”,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私营企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资骗国家财产”和“反资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思想文化的进步不断激发人类创造出新的文明成就,思想家们的智慧让人们千百年来享用不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
(1)材料一中,孔子主要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孔子这一思想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指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2)材料二的提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意义?对儒学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采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3)材料三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思想主张作简要评价。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参考答案:(1)对鬼神的态度、如何做人的问题。(或答“智”和“仁”的问题)孔子不迷信鬼神,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有利于个人良好品德的养成,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2)适应当时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大一统的需要。儒学成为正统。
(3)主张: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权。评价:这一主张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冲击,并给后世以深刻启迪。
(4)地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
作用:儒家思想对缓和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安定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儒家思想日益僵化保守,禁铟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对孔子对待鬼神观及“仁”的观点的理解。第一问可以直接概括:对鬼神的态度、如何做人的问题。第二问可以从孔子的人生态度:重人世,轻鬼神;对于今天道德建设的指导意义。第(2)问考查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义及对儒学的影响的理解。第一小问结合政治统治分析;第二小问对儒学产生的影响是使儒学上升为统治地位。第(3)问考查对明末清初民主思想家政治主张的理解。第一问根据“用“天下之法”约束帝王的“人治””的提示应该理解为主张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权。第二问评价可以从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冲击,深刻启迪后世。第(4)问考查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的理解。地位是从西汉汉武帝以后成为主流地位。第二问作用可以从积极的一面政治:缓和社会矛盾;社会秩序:和谐社会;局限性可以从社会发展潮流:思想日益僵化保守,禁铟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加以概括。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朱子语类》中说:“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在此,朱熹


A.重申君臣父子等级观念
B.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
C.关注社会秩序的稳定
D.强调道德纲常即天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到了君臣父子,而且说君臣父子各有其理,但没有重申等级观念,也没有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更没有关注社会稳定,而是重在说 “莫非一理之流行”,所以选项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方针。这说明当时的教育方针主要是
A.全面教育
B.现代教育
C.人民教育
D.义务教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能够体现出建国初期的教育方针旨在提高民众素质,为国家建设服务的内涵,即人民教育的方针,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含义材料中无法直接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