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9 10:49: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出现了新局面。关于这一时期的外交,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美结束敌对,正式建交
B.中美建交推动了中日建交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D.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日建交于1972年,中美建交与1979年,所以B项内容错误,与题干要求符合,故答案选择B项。中美关系正常化早于中日建交,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
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②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③纺织和面粉业增长最快?④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历史知识的重现,比较简单。尽管民国初年我国实业蓬勃发展,但依然有其不足的地方,主要有:工业体系不完整,外国资本在主要的工业部门依然超过本国资本,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等,因此②项的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参考答案:儒家思想、道家学说、法家思想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思想,根据其思想的内涵构成我国2000多年文化政治道德思想基础的是儒家的思想,提倡变革和严刑峻法的是法家思想,成为我国社会哲学思想基础的是道家思想,依次填写即可,只要熟练 百家思想的核心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 ?……真要学美国人的做法,那就学学人家开放的心胸,不要守着自己家里的几个古董,把喜欢外来文化的人都斥为崇洋媚外、食洋不化。在美国,如果一个学者着迷于中国文化,并大肆鼓吹中国文化高于美国文化,他往往受到非常大的尊重。这不是因为别人同意他的观点,而是人家珍惜对外来文化热情和研究。在中国,谁要说美国文化高于中国文化,你看看会引来多少唾骂?……所谓“崇洋媚外”,往往是盛世之兆。?
——薛涌《美国有国学吗》
回答:
(1)材料一中“私学文化”的兴起与孔子哪一教育主张有关? (2分)又与其什么思想相矛盾? (2分)谈谈你对孔子的思想有何看法。(2分)
(2)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接触到的“ 市民文化”可能有哪些? (2分)(至少列举两种以上)“帝国文化兼纳的“百家”的含义指的是什么?(2分) “释道”又是指哪两种思想(2分)
(3)据材料二概括中美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就中国举一例说明“崇洋媚外”“往往是盛世之兆”。(6分)
(4)依据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发展?(4分)


参考答案:(1)有教无类;贵贱有序或克己复礼。孔子的主张既有进步性又有保守性。 (3分)
(2)宋词、话本、南戏、风俗画、书法。(答对两个得全分)“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各种思想流派;“释道”指佛教与道教(5分)
(3)美国承认、尊重外来文化;中国对外来文化存有排斥心理。如唐朝实行开明对外政策,出现了大唐盛世等(如答秦汉与改革开放亦可)(5分)
(4)文化的发展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不同的文化应互相借鉴,在融合中不断发展(4分)


本题解析:问题一,私学文化指打破官府垄断的民间办学,在中国以孔子为开端,官府垄断之下,只有贵族子弟有受教育的权力,这和其有教无类思想有关,即不管什么身份,都有权接受教育。但他又主张贵贱有序,进步和保守同在。问题二,可联系史实举例,并联系教材得出第二小问,分析材料,释道分别指佛教和道教。问题三,由美国学者鼓吹中国文化高于美国文化,往往受到非常大的尊重可知美国尊重外来文化,由在中国,谁要说美国文化高于中国文化,会引来唾骂说明中国排斥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持开放态度是国力强盛的表现。问题四,对文化应该兼容并包,发挥其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其以文化为核心,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演变历程和中美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等问题,最终使学生对文化有一个客观正确认识,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耐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的“中国没有……陷入……争斗的局面”和“一党体制”是指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