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9 10:47: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简答题  材料一 《管子?君臣下》认为,人类最初由于无“君臣上下之别”,造成了“以力相征”的乱局。在相互争斗中,“智者假众力以禁强虐而暴人止,为民兴利除害,正发之德,而民师之”。
材料二 在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制度、每一个社会运动的时候,……应当从产生这种制度、这个社会运动的条件和同它们有联系的条件出发。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运用材料二的方法,谈谈对材料一的认识。(注:表明观点,说明理由,从经济、思想、社会三方面进行分析)(12分)


参考答案:认识:管子对君主制产生的认识是错误的。(3分)他没有全面联系君主制产生的社会条件进行分析。中国君主制的产生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3分);法家思想为君主制提供理论基础 (3分) ;血缘宗法制是其社会基础。(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用材料二去谈对材料一的理解,材料二说的是每一种社会制度、每一个社会运动的时候,……应当从产生这种制度、这个社会运动的条件和同它们有联系的条件出发,可知强调事物发生的条件问题。那就要读懂和理解材料一的内容:古时没有君臣上下之分,以强力互相争夺,因此,智者就依靠众人力量出来禁止强暴,强暴的人们就这样被制止了。由于替人民兴利除害,并规正人民的德性,人民便把这智者当作导师。因此,国家之所以成其为国家,是由于有人民这个根本才成为国家;君主之所以成为君主,是由于掌握赏罚,才能成其为君主。材料一中管子没有认识到君主制产生的根本条件及其他条件。根本条件要从经济上考虑,中国君主制的产生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法家思想为君主制提供理论基础;血缘宗法制是其社会基础。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君主制产生的条件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着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    )
①男女平等    ②议会至上   ③工商皆本     ④实行众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项正确,体现了近代平等的观念;③项正确,体现了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要求;④项正确,体现的是近代民主的理念,故选C。②项错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并未提出议会至上。所以本题排除②,答案选C项,A、B、D三项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此语体现了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举事无所变更”、“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等,可知,本题考查汉初的治国理念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采取“与民休息”政策。故,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初的治国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载: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次子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及其党羽,并逼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登基继位,史称“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做法违反了(   )
①宗法制         
②“礼”         
③“三纲五常”   
④“民贵君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孔子强调的“礼”即周礼,是指西周确立的严格的君臣、父子等礼仪制度,用来调整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三纲五常”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而“民贵君轻”思想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与本题无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1)材料一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3分)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3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 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1分)这一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1分)这一主张对儒学又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材料四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4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容。(3分)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的关系怎样?(1分) 
材料五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5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2分)


参考答案: (1)评价:思想家(或儒学创始人、“儒教教主”); 教育家; 政治家。(3分)
主要依据: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或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影响深远);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广泛、深远;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限制(或孔子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3分)
(2)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意义: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1分)
影响: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1分)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
(4) 内容: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3分)
关系: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1分)
(5)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