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0:46:32
1、判断题 1937年11月,金陵兵工厂由南迁重庆;1938年4月,广东第二兵工厂迁重庆:上海炼钢厂1938年8月由武汉再迁重庆。上述工厂纷纷内迁重庆的历史背景是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国共两党分裂对峙
C.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
D.官僚资本势力膨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的能力。从时间上看工厂内迁均在1937年以后,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为了减少损失和保存抗战的物质基础,国民政府组织工厂内迁。此时国共双方开展第二次合作,排除B项。政府组织工厂内迁体现了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与题目考查背景要求不符。正是在抗战的背景下,国民政府以国家的名义管理社会经济,结果促使官僚资本势力膨胀,也与与题目考查背景要求不符。结合以上分析,因此A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有老舍的歌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优秀影片有《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1)文学:老舍:《茶馆》(话剧);郭沫若:《蔡文姬》(历史剧);杨沫:《青春之歌》(长篇小说)等。
(2)期刊:仅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18种,原有的刊物质量也有提高。
(3)电影:(参照P97“历史纵横”)“难忘的1959年”,杰出的故事片有《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等,本题中老舍的《茶馆》是话剧,而不是歌剧,故本题观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悼念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的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该电文中的“九二会谈”( )
A.是“一国两制”首次实践的重要标志
B.商洽促成了《反国家分裂法》的制定
C.达成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D.促成了海峡两岸定点“三通”的实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九二共识,是用于概括台湾海峡两岸在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见解及体认的名词。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其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国别 年份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日本 |
1937年 | 41.4 | 12.5 | 9 | 6 | 3 | 4.8 |
1948年 | 56.4 | 11.7 | 4.3 | 4.1 | 2.1 | 1.5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显示的是工业生产的比重,是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所占的时间比重不多了,而②③④表述都对,就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道家的思想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含义。材料体现的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所以应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