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0:35:21
1、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C.出现了土地的高度集中
D.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但又使许多人失业,从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市场的提供,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高度集中与封建土地制度有关系,与自然经济解体没有直接关系。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为了实现“礼”,孔子提出的主张是?
A.“发明本心”
B.“格物致知”
C.“正名
D.“致良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礼”是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也可用排除法选择。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局面的改变是在
A.清政府统治晚期
B.新中国建立以后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同西北和西南的联系,从而改变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局面。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13年7月20日新闻网《中国梦的历史地位》:“张謇是近代中国追求独立、富强,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伟大践行者,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开拓者,是励精图治的实业家。”下列说法不能做为以上论点论据的是
A.宣扬“实业救国”思潮
B.践行“设厂自救”观念
C.抵制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D.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状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A.宣扬“实业救国”和思潮、B.践行“设厂自救”观念和C.抵制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都和题目主旨密切相关 ,而D.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状元则和题目主旨毫无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此话最有可能出于
A.秦始皇
B.隋炀帝
C.唐太宗
D.辽太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夷狄亦人耳""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等可以看出此君王并不歧视 少数民族,而是尽力安抚,使民族关系融洽,四人中唐太宗最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