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0:23:32
1、选择题 张军同学在探究“古代农业发展”课题过程中,选用了下面两幅图片,他是想用这两则史料的变化来论证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从使用耒、耜到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反映了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从“石器锄耕”发展为“铁犁牛耕”。故选B。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主要有: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2)“石器锄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里个体生产逐步取代了集体耕作,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均田制的颁布
B.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C.郡县制的普遍推行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时间提示——“公元前5世纪”,要求选择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公元前5世纪正值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耕作方式、土地所有制、剥削方式和阶级关系等一系列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A是北魏时开始推行的,C是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D是原因但不是主要的,故B、C、D均应排除。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通常原则——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①不对,早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耕作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我国农业进入了所谓的“石器锄耕”或“耜耕”阶段;②不对,耦犁是西汉时的耕作工具。唐代农业生产出现曲辕犁和筒车,因此选D. ③④。
考点:古代农业生产
点评:梳理知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作工具的进步:铁犁牛耕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西汉时:耦犁(西汉赵过)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
春秋时期:垄作法
西汉时:代田法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的发展: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1)水利工程:
战国的都江堰
汉朝的漕渠 白渠 龙首渠
(2)灌溉工具:
曹魏时的翻车
唐朝时的筒车
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的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从其所列的劳动工具的简单性和劳动力的简单性,再分析凭这样简单的条件,其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我们可以判断题干主旨是在强调小农经济的顽强的生命力,所以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图中的农具是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江东地区,故选D。
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点评: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