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0:22:29
1、判断题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2分)
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 、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2、判断题 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开始于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78年
3、判断题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对中国近代的大变革给出了一幅模式图。下列言论中,不符合此图要义的表述是
A.西方工业革命与中国王朝危机交会,使中国历史转向
B.西方国家成为宗主国,中国成为依附性的半殖民地
C.中国近代化过程就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稳健发展的过程
D.西方侵略激发起拯救民族危亡、改造社会的强烈回应
4、判断题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主要矛盾有两对?B 由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决定
C 决定了中国革命任务的双重性? D 中外民族矛盾自始至终占主导地位
5、判断题 公元745年,唐玄宗下诏:“波斯经教,出自大秦(东罗马帝国),传习而来,久行中国。爰初建寺,因以为名。”诏书所提到的经教(即景教)属于
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