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戊戌变法》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时间:2019-06-29 10:20: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 ]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选择题  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进入政治实践阶段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危险
B.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广泛传播
C.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D.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保国会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戊戌政变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劝说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太后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悲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粱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粱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发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的告密又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本书在研究戊戌变法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戊戌变法后,清廷命各省学政广为刊印张之洞《劝学篇》一书,理由是该书“卫人心大有裨益”。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政府重用张之洞?
B.“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
C.戊戌变法缺乏群众基础?
D.清廷反对君主立宪制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界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陈独秀所说的“解放”的含义。这种“解放”是在何种背景下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中国人进行“学术觉悟”与“政治觉悟”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独秀认为中国“学术觉悟”与“政治觉悟”失败的原因是未实行“伦理的觉悟”,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