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0:17:41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是我国古代几位思想家的观点
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这三位思想家分别是谁?(3分)其中A思想的核心和他的教育思想分别是什么?(6分)
(2)据材料二结合课本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8分)其中哪个主张对君主有警示作用?(2分)汉武帝接受他建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4分)
(4)据材料四和课本知识,“四书”指哪四本书?(4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3分)
参考答案:(1)孔子、孟子、荀子;(3分)仁和礼;(3分)有教无类等。(3分)
(2)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说;三纲五常;(8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说;(2分)原因: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
(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4分)
(4)《大学》《中庸》《论语》《孟子》(4分)
(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言之有理均可得分,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1)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其中根据课本所学,依次是孔子孟子和荀子,A是孔子其思想的核心仁礼,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等(2)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材料中展示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根据课本答出其他。对君主有一定制约的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说,汉武帝的接受主要是由于有利于其统治(3)根据材料总结出其主要的观点即可,即反对孔子的权威。(4)材料中所说的是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5)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要辩证的看待,言之合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4)材料一所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如何积极应对?(3分)
参考答案:(1)趋势:经济全球化。
(2)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表现: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
(4)应对: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反映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结合所学分析这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商品、劳务、技术、资本、原材料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2)结合所学回答,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或地区,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在当今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下全球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或过程。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当今世界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3)根据材料三信息“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可知指商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 “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 可知指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流动; “动身去任何国家”可知指人员在世界范围的流动;“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可知指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
(4)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中国要变外来挑战为自身机遇,切实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大胆实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可以减失增得,兴利除弊。
点评:材料型试题的答题步骤:步骤一,审问题。一般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试卷所给每段(种)材料都是有用的。步骤五,作答过程: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抄材料(照抄材料是很多同学经常犯的错误);要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提炼;要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和学科术语;看分答题;多角度思考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得到的历史结论有?
技术门类 | 西方发明 | 上海 | 重庆 |
铁路 | 1825年 | 1876年 | ? 1934年 |
汽车 | 1883年 | 1901年 | 1928年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表格中上海与重庆的时间对比,可知中国的经济、技术近代化方面,上海(沿海)比重庆早,即①正确;从上海对“铁路”的反应需要51年到上海对“汽车”的反映只需要18年,可知③正确;表中的两项事例,不能得出“充分吸收”的结论,②被排除;1901年汽车在上海“出现”应是最早在上海使用的时间,不能说明④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属于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主张的是(?)
A.天理的核心是“仁”
B.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强调“知行合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据资料表明,截止到2001年10月底,我国共批准外资商投资企业384894个,合同外资73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59亿美元,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这主要得益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