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8 12:49: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哪些行为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从而引发全球生态危机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
①把污染重和利润低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②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向他国倾卸③凭借自己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④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商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的题眼在于“破坏自然环境和引发全球生态危机”。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商品虽然对发展中国家不利,但与题干的要求没有联系,所以最正确的答案应该为B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 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法)雨果
材料二 1862年在北京成立的同文馆,1862、1863年在上海、广州成立的广方言馆。特别是1868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所设立的翻译馆,它们都是官办的编译西方科技书籍的机构。这些机构大都由外国人主持,一共有460多种西方科技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中国不断派出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1896年后,一些学者相继成立了“务农会”、“地学公会”、“舆算学会”、“地图学会”、“测量学会”等。……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开始。?——许庆朴、张福记《近现代中国社会》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先是大力发展实用技术,在积累了相当的经济余裕和技术经验后,逐步加强了基础研究。日本始终注重发挥民间企业的积极性。由民间企业唱“主角”,专门研究机构和大学唱“配角”。一些大型企业的科研经费均占其销售总额的7℅到10℅。日本主要引进“软”的技术专利和技术诀窍。从不盲目引进“硬”的成套设备。战后日本最大的技术引进项目,东丽公司的尼龙技术的引进费只相当于中国宝钢付给新日铁公司引进费用的1℅。
——《中西500年比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为“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战后发展科技的做法。(3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问题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原因: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传统儒家思想;重农抑商政策;科举制度;闭关锁国等等。(任意三点即可。6分)
(2)特点:通过设立翻译机构,翻译外国科技著作;派留学生到国外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成立民间的科技学会;真正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开始。(4分 )
(3)发展实用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加强基础研究;发挥民间企业的积极性;注重引进技术。(3分)
(4)应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科技应把引进科技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政府应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3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科技文化教育问题。(1)中国古代科技发达,但是却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对科学的利用程度远不及西方。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多方面去思考作答;(2)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但是仍局限于对外国科技著作的编译,以及派遣留学生,中国真正的科研还没有开始;(3)二战后的日本之所以能够实现国家崛起,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重视科技的作用,日本注重基础技术的研究,发挥了民间企业的积极性;(4)从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特点以及日本的发展科技的做法,我们可以总结对于科技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到1994年,欧洲联盟
[? ]
A.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的国家
B.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当
C.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
D.实现了货币联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世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城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


参考答案:(1)北方战乱,人口南迁;豪强大族擅占山泽,百姓无权享有山泽之利。
(2)确定山泽占有私有制;缓解山泽占有的矛盾;保护了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推动了南方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本题解析:(1)第一问,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可以依据材料进行概括整理,也可以依据教材中南朝相关名实来回答。本题需要从经济史教材中的第三课与政治史上的选官制度来综合分析,从这两个相关的知识点可以得出南朝山泽改革的背景。南朝时期由于政治上的依门第选官制度,使得士族势力强大 所以他们控制山林河流之利,这种现象是加剧了阶级矛盾的,同时也造成了地方强大而中央政府弱小的局面,所以要改革。
(2)第二问,首先要依据第一问的背景来分析归纳出部分答案,然后再依据材料内容及教材上南朝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来分析整理。经济体制改革都是要部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所以它都会不同程度的推动经济的发展,这是个套路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程颢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A、B属于理学家,D是明朝进步思想家,主张个性解放,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