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6-28 12:45: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的电影《英雄》热播后,该片亦成为网上的热门话题。其中,不少网友笑话电影申的秦王说出“和平”二字,一些网友说“和平”一词最早见于《宋书》。张艺谋指出,在更早的史书中的《秦始皇本纪》中,恰有“天下和平”四个字。这本书应该是
A.《汉书》
B.《史记》
C.《战国策》
D.《资治通鉴》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抓住关键词“本纪”,这是《史记》中首创的一种体例。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礼逊一部中文英语语法书里将“She”译为“他女”。1878年,广州人郭赞生翻译出版英文语法著作《文法初阶》一书中创造性的将“She”译为“伊”。1918年,“她”开始公开使用。1919—1922年,“伊”字在和“她”字正式的争论中一度领先。直到30年代前中期,“她”字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同。“她”字是一个形声字,女是形,也是声,和“他”形异声同,这种“有节制改变”遵从了汉语自身可以一音多字的简便特点。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由于其社会优先进入现代化,故其语言在许多方面也较早地打上了现代化的烙印。“她”字虽不能说是这一西方语言现代性引进中国的直接产物,但它无疑是中国人在追寻现代性的过程中,通过与西方语言文化接触、碰撞而创造出来的美妙之果。
——摘编自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1)根据材料,简述英文“She”字译文的变迁过程。(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她’字得到社会认同”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1)19世纪初期,“他女”;19世纪晚期,“伊”;20世纪一二十年代,“伊”“她”并用,“伊”占上风;20世纪三十年代前中期,“她”字得到社会认同。(8分)
(2)“她”字符合汉语简便特点;在西方的冲击和影响下,先进中国人追求语言现代性,社会经济与民主的发展;男女平等、女性自主等观念的传播。(7分)


本题解析:(1)本题本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英文“She”字译文的变迁过程从材料19世纪初期,“他女”;19世纪晚期,“伊”;20世纪一二十年代,“伊”“她”并用,“伊”占上风;20世纪三十年代前中期,“她”字得到社会认同,可以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她”字是一个形声字,女是形,也是声,和“他”形异声同,这种“有节制改变”遵从了汉语自身可以一音多字的简便特点”““她”字虽不能说是这一西方语言现代性引进中国的直接产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化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化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是
[? ]
A.经济全球化将给各国带来巨大利益
B.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C.发达国家掌握着全球化的主导权
D.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加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共八大提出的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的前提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共同纲领》的规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八大的召开,题目中涉及的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其前提是社会性质的转变,所以A项正确,B是1949年4月C是1949年D是1949年,时间都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思想家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观点截然相反的是(?)?
A荀子与王充? B董仲舒与朱熹? C王充与范缜? D朱熹与王夫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主要思想家的哲学思想的比较认识。荀子、王充、范缜、王夫之都是唯物主义思想家,朱熹、董仲舒是唯心主义思想家。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