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8 12:45: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关于苏格拉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智者学派的代表?②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③赞扬过激的民主政治 ④提出道德即知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所以排除不含此项的A、C两项,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一样,都以“人”作为研究的中心课题,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与中外民族矛盾汇流”基于?
A.帝国主义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B.反动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D.帝国主义扶持袁世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反动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帝国主义在华的代言人,其利益是一致的,故20世纪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中外民族矛盾汇流。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8年广东理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 )
①“多”?②“快”?③“好”?④“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于“左”倾错误,当时中共急于改变落后面貌,在实际工作中盲目求快,只注重速度和数量,而忽视质量和效益,即只注意了“多”和“快”。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时间的限制“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对应的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百家争鸣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文化特征成为中国此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这符合材料中“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的说法,由此A符合题意,B是法家的思想,不能概括材料大意,C D分别出现在汉代和唐代,与春秋战国这一时间段相违背。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12年6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墨西哥格斯卡沃斯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见下图),双方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双方在对话中提到:“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符合美国和世界利益,一个繁荣增长的美国也符合中国和世界的利益。”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
A.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政策彻底失败
C.促使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中关联词“如果……就……”表达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