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2:44:49
1、判断题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对该图《孔子讲学图》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讲学的教本是四书
B.孔子讲学注意因材施教
C.孔子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D.孔子教育学生“学而时习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是考查孔子的知识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孔子讲学的教本不是四书,他主要教授诗书礼乐。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宋明理学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们要规 范自己的行为,“成贤成圣”主张向圣人学习,约束自己,所以 其根本出发点是规范行为,维护封建统治,故C正确,A不是根本 目的,B是明清思想家观点,D是其客观影响,排除A、B、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A.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B.利润的刺激,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
C.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
D.辛亥革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联合开始于
A.政治领域
B.军事领域
C.经济领域
D.文化领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2)1957年签定《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罗马条约》的签定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3)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正式问世。因此选C。
点评: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欧洲的联合有哪些实质性的变化:
性质上: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内容上: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世纪时,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只是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利,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仅指19世纪末叶以前有财产的公民)组成。1815年以后,在欧洲各地爆发了一系列民族反抗运动,民族主义立即强烈地表现出来。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结束这场大战的一些和平条约一般都建立在民族主义原则的基础上,民族主义已在整个欧洲获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提取两项有关欧洲民族主义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信息一:中世纪,欧洲居民认同于基督教;18世纪欧洲国家意识增强,近代民族主义形成。(2分)说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政教分离原则确立,逐渐形成民族国家观念;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内市场的统一,殖民争霸,增强了民族国家意识。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推动了欧洲近代化,但这种民族主义大多保护的是有产者的利益,具有狭隘性。(4分)
信息二:相对于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初民族主义在欧洲广泛传播,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之一。(2分)说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扩张,民族解放运动和民族统一运动高涨,各国统一的国内市场形成和民族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广泛传播。民族主义的拓展,一方面,推动了民族独立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另一方面,狭隘的民族主义也造成了世界的动荡和不安。(4分)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信息说明类题型,注意题干要求:先比较两幅地图,提取两项有关欧洲民族主义历史变迁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从材料中“中世纪时,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只是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利,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的信息可以提取出:中世纪,欧洲居民认同于基督教;18世纪欧洲国家意识增强,近代民族主义形成;再结合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来进行说明即可。从材料中“1815年以后,在欧洲各地爆发了一系列民族反抗运动,民族主义立即强烈地表现出来。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结束这场大战的一些和平条约一般都建立在民族主义原则的基础上,民族主义已在整个欧洲获胜”的信息可以提取出:相对于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初民族主义在欧洲广泛传播,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之一;再结合民族主义传播的原因和作用等角度来进行说明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