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8 12:42: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些“城市国家”是指
A.城邦
B.租界  
C.势力范围
D.使馆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13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4周年。它的发表被看作是海峡两岸由敌对走向对话的重要一步。下列表述与其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B.正式宣告海峡两岸三通的彻底实现
C.主张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合作
D.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以完成统一大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告台湾同胞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台湾发表的公开信,被视为是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最早政策文件,以1979年1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的最为著名,其内容主要为商讨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并提出两岸三通、扩大两岸的交流。由此,BCD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上海博物馆精心推出的“周秦汉唐文明大展”:从青铜之乡的西周吉金、秦始皇陵的复活军团、汉唐墓葬的皇皇壁画,到唐代窖藏的遗宝精粹、皇家寺院的石破天惊,让人们得到了一次十分庄严的中华文明结集的观赏,此次国宝展也引起了参观者和学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回顾与反思:①中国古代汉唐时期奉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创造了灿烂夺目中华文明;②唐是一个重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时代,造就了中华文明的辉煌。

请按上述两个方面分别举出若干史实加以说明。(8分)


参考答案:(1)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创造了灿烂夺目中华文明。(共4分)
西汉张骞出使西城,开通丝绸之路;从此中国文明源源不断传到西方,西方文明也源源不断地落户中原。
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
雕塑方面:如石窟雕塑(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佛像雕塑等;
绘画方面: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即受印度艺术的影响;
建筑方面:佛院、宝塔装点江山;
生活方面:“阿弥陀佛”、“善有善报”等经文深入人心。
东汉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东汉明帝时邀天竺僧人到洛阳,建白马寺;东晋法显到天竺(印度)取经,学习佛教文化。唐朝玄奘、义净到印度取经,学习、传播佛教文化。(以上任写四点即可)
(2)唐朝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共4分)政治制度:开创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1分)经济制度:租庸调制、两税法。(1分)科学技术: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文历法的成就:僧一行的《大衍历》和最早测量子午线;生产技术:农业生产劳动工具,筒车和曲辕犁。(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灿烂夺目的文化的理解和认识。(1)问所举史实一定要是在中外交流的基础上发展并且不断创新的,可以从中国古代的生活习俗、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等各个方面举例说明。(2)问唐朝的制度创新既要包括政治制度,也不要漏掉经济制度。答科技创新时不要忽视了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史实。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杜料三?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爱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6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1)窃取: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原因: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
(2)现状:台湾与大陆分离。
原因:中国内战遗留问题。
方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3)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外国势力的干涉,统一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当今社会现实热点问题——台湾问题。材料一主要考查日本对台湾的割占及回归的历史。材料二考查的今天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第(3)问主要考查台湾问题上的一些基本的立场和原则及其台湾问题解决的阻碍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古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
(1)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4分)
(2)根据相关观点,分别指出四则材料所代表的学派。(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思想哪个对当时影响最大?哪个对后世影响最大?(4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 主张兼爱,兼爱则天下无争;
材料二 主张关注人民,认为民心的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或民贵君轻);
材料三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材料四 认为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不应教条地遵循前代的传统。(4分)
(2)一是墨家;二是儒家;三是道家;四是法家。(4分)
(3)材料四的法家思想对当时影响最大;
材料二的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最大。(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