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2:35:27
1、判断题 (15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这是无法抗拒的时代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趋向统计年鉴》的两组数据
第一表? 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
第二表? 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百分比)统计表
年份 | 发达国家间贸易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 | 发展中国家间贸易 |
1965 | 59.0 | 32.5 | 3.8 |
1970 | 62.1 | 30.6 | 3.3 |
1975 | 46.6 | 38.4 | 7.2 |
1980 | 44.8 | 39.0 | 9.0 |
1985 | 50.8 | 35.3 | 9.0 |
1990 | 55.3 | 33.4 | 9.6 |
1995 | 47.0 | 37.7 | 14.1 |
参考答案:(1)世界贸易总额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贸易额也在不断提升。(3分)
(2)相同点:都认为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都认为全球化存在一定的问题。
不同点:西方学者认为全球化有利于合理配置生产资源,但在分配方面缺乏全球调节机制;东方学者认为分工的前提就是不合理的。
(3)范例:
(观点:)人类应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并纠正其缺陷。
(论证:)①二战以来,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交流频繁,贸易额不断扩大,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但是东西方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在世界生产和贸易中占据主导、优先地位,因而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挑战。③二战后在应对全球化方面,人类已经成立了多个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等,在调节国际关系方面已经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现有的国际组织在全面平衡国际分工和分配上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
(结论:)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自然过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为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题解析:(1)有材料一的表一可知世界贸易总额不断提高;由表二可知发达国家间贸易额不断增长,可见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睁居于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间贸易额虽然总体上占的比例比较小,但是增长还是比较快的。
(2)两则材料都认为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也都一分为二的谈了对全球化的认识。由材料二中“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事实,”““从整体看,500多年来世界现代化——全球化高歌猛进……(但)它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过程。”可知。关于不同点,材料二中认为总的来说全球化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材料三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反现代化——全球化往往相当于反对不平等的世界分工。”可知东方学者认为分工的前提就是不合理的。
(3)首次论点要正确,人类应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并纠正其缺陷。关于论据可以从1、二战以来,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交流频繁,贸易额不断扩大的现状谈必要性;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在世界生产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3、二战后在应对全球化方面,人类已经成立了多个国际组织的现状,在调节国际关系方面已经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现有的国际组织在全面平衡国际分工和分配上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图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示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越来越多,这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故选A。BC项有一定的道理,中美关系正常化和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是并非主要原因;D项是中国国力提高所带来的结果。
点评: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地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并得到亚非拉国家的广泛的支持。在70年代终于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研究》中指出:“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不仅意味着整个儒家道德哲学和伦理规范统统可以从形而上的天理推出,天理世界的建立还实现了宇宙秩序合理性标准与社会行动合理性标准的统一。”材料主要反映出
A.官方理学实现了宇宙秩序、社会行动和儒家价值观的统一
B.整个儒家道德伦理是形而上的天理的源头
C.天理不具有超越道德意识形态的合理性最终标准的意义
D.理学在重建儒家信仰的同时放弃了对道德价值源头的思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该图是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义和团失败,朱开山走上闯关东之路,在广袤
荒凉的土地上和妻子儿女们白手起家,一路拼搏,最后一举成为哈尔滨重工业富商)一家从
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据此,对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新旧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晚清社会受工业文明的冲击
B.中国民族工业一定程度推动近代人民的出行生活新变化
C.近代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
D.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是否定选择。近代中国民族经济虽在一定时期获得较大发展,但由于小农经济
的根深蒂固及外资的压迫使其始终未占主导地位,故D项不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59年4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内,除了西藏和其他很少一些地方以外,都已经完成了民主改革和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许多少数民族昨天还受着封建制度甚至奴隶制度的束缚,今天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这些成就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B.少数民族地区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各地的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现象原因的归纳与概括。材料主要阐述了许多少数民族通过民主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光明大道,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因此A符合题意。而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B不合史实;由材料中“除了西藏和其他很少一些地方以外”可以得出C不合史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1984年,时间不合题意,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