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6-28 12:33:0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为委员者,将出其所学,以济民之困而养民之和。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决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权实操诸庶民。是君民相维,上下一德,皆此例为之。
矧[shěn况且]其[西方]无处不设日报馆,无人不观日报,中外之事,老少咸知。我学校尚未振兴,日报仅有数处,公举议员之法殆未可施诸今日也。
盖议院为集众是,以求一当之地,非聚群嚣以成一哄之场。必民皆智慧,而后所举之员乃贤。议员贤,而后议论措置乃得有真是非。否则,徒滋乱萌。
……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使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概括黄宗羲、郑观应认为影响社会政治的因素各有哪些?(8分)
(2)两人的政治主张在本质上是否有一致之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7分)


参考答案:
(1)黄宗羲认为一是国民应有较高的素质和宽大的气度;二是学校应该成为论政议政、判断是非的舆论场所。郑观应认为一是有学校、日报传播信息和引领舆论;二是国民应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8分)
(2)有。两人都反对专制、倡导民主。(3分)黄宗羲的思想萌发于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的背景之下,他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学校(舆论)而非君主;郑观应的思想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结果,他主张“君民相维”,即君主立宪。(4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使朝廷之上…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可以看出黄宗羲认为国民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宽大之气,学校成为判别是非的重要机构。依据材料二中的“无处不设日报馆,…中外之事,老少咸知”、“我学校尚未振兴,日报仅有数处,公举议员之法殆未可施诸今日也”、“盖议院为集众是…必民皆智慧,而后所举之员乃贤”,从中可以看出郑观应认为学校、日报传播信息和引领舆论;国民应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
(2)本小问结合第一问的内容可以看出二者都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理由根据所学二者思想产生的背景方面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学校(舆论)而非君主;郑观应是我国早期维新派,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他主张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原创题)“一定的社会思想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下列各家思想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要求的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对各派主张的比较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的最大特点是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而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主张因时代而变革的思想最能体现该特点,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1988年以来,先后四次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了局部的修改和补充。下列内容出自82版宪法而非其修正案的是
A.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是1992年的十四大,A项错误;1997年,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C项错误;1997年,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面有三处是错误的,请指出并给予更正:(9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围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汉初,实行分封制,由于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威胁了中央集权,从汉景帝到汉武帝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西汉后期,以道作为监察区,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由文臣做地方官,地方军政、财政、司法、市场等权被分散。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对地方尤其是边疆的有效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
??


参考答案:①汉初,实行分封制,”改为“实行郡国并行制”??
西汉后期,以道作为监察区”改为“以州为监察区”??
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改为“元朝通行省制度加强”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人一直都认为其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合理的,因而当一种与其制度、文化、价值观相异的共产主义产生时,它便毫不犹豫地视其为邪恶的异端,并坚决地压制它、打击它、破坏它。等到冷战开始后,这种思想方式就演变成冷战思维,这种思维直到目前仍不时地影响中美之间的关系。……甚至到今天,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都认为美国对维护世界其它地区的“民主、自由、人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在以宗教“天赋使命”观为底蕴的民族特性的熏陶下,美国认为对外扩张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不仅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被征服地区的利益。
—— 余峰 黄华莉《文化因素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
材料二?正在华盛顿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出席了美国九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晚宴,并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美关系新篇章”的演讲:纵观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来中美关系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三个重要结论。第一个结论: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从1949年到1971年,中美敌对23年,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从1972年到现在,中美交往32年,尽管有曲折,但双方都从合作中获得了巨大好处。1972年发表上海公报时,两国贸易几乎为零,现在,两国贸易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第二个结论:中美两国有合作的基础和共同的利益。这首先表现在中美经贸合作的互利和双赢上。……第三个结论:中美合作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摘编自人民网《温家宝:共同谱写中美关系新篇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有哪些?(6分)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材料二中“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这一观点。(4分)
(2)试从国际格局变化的角度,分析二战后中美关系敌对的原因。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几次出现危机都安然无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5分)


参考答案:
(1)因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冷战思维方式、宗教“天赋使命”观、文化等。(答出三点即可。答出1点给2分,共6分)
说明: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发动侵略朝鲜、越南的战争,威胁中国安全,中国支援朝鲜、越南人民抗击侵略,双方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付出了沉重代价;美国对华实行孤立、封锁、包围政策,两国处于敌对状态,双方经贸几乎为零。(4分)
(2)二战后,确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新中国的成立,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推行全球扩张和霸权政策。(9分)
中美双方在经贸方面有较大互补性;在朝核、伊核、中东等重大问题上都发挥着重大影响;在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蔓延、建立维护全球和区域安全的新体制、保护国际环境、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问题上都有着共同利益。(答出其他原因,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6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一中“美国人一直都认为其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合理的”“ 等到冷战开始后,这种思想方式就演变成冷战思维,这种思维直到目前仍不时地影响中美之间的关系”“ 正是在以宗教“天赋使命”观为底蕴的民族特性的熏陶下,美国认为对外扩张是理所当然的”的信息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史实可从材料二中“1972年发表上海公报时,两国贸易几乎为零”归纳出美国对华实行孤立、封锁、包围政策,两国处于敌对状态,双方经贸几乎为零,再结合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史实来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原因联系国际格局,从美苏冷战、中国、美国的角度来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从中美的共同利益,从经贸合作、重大国际问题、反恐、区域合作,应对经济危机等角度归纳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