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8 12:31: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佛教源于古代印度,西汉时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道教在东汉时兴起于我国民间,佛道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我国文化影响深远.下列常用语言来自佛教文化的有
①无事不登三宝殿?②三生有幸?③五行八卦?④上善若水⑤大千世界⑥八仙过海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佛教文化",由所了解史实可知无事不登三宝殿是由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方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吵嚷;三生乃佛家术语,盖指前生、今生、来生,幸是幸运;五行八卦分为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与佛家无关;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与佛家无关;大千世界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八仙过海,一般指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与佛家无关,因此①②⑤均来自佛教文化,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l947年杜鲁门宣布世界已经划分成“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两个阵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要在这两种对立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的企图。
——《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战后初期的美国对外政策是在l947年开始实行的,那时宣布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对受到侵略威胁的国家提供了美国的经济援助与军事援助。……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而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伙伴关系和实力是持久和平的大厦的两个支柱。谈判则是第三个支柱。因为通过我们愿意同共产党国家以公平和认真的方式讨论分歧的态度,可以更加令人信服地说明我们是致力于和平的。”
——摘自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三? l981年,里根声称,对苏联施加经济压力,……以使苏联领导人削减军费,并逐渐缓和他们在世界上的行为,尤其是在阿富汗问题上。
——《冷战时期美苏贸易》
材料四? 1989年布什公开提出:美国现在的目标远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我们所要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西方应当鼓励苏联朝一个开放的社会演进,直到迹象表明苏联已经进行了民主和自由市场的经济改革之后,华盛顿才会不再阻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
——《世界历史》杂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是指什么?这表明美国对苏联采取什么政策? (4分)
(2)据材料二,说明尼克松1970年提出的对外政策,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外政策有什么不同? (4分)
(3)材料三反映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有何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2分)
(4)材料四中布什所说:“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其本意是什么? (2分)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参考答案:(1)共产党武装和苏联;(2分) “冷战”政策。(2分)
(2)战后初期,美国凭借其在二次大战中急剧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确定了战后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性进攻战略。7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已经丧失了一强独霸的地位,尼克松l970年提出的对外政策,反映了美国对外战略的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处于守势。(4分)
(3)以经济等非政治手段向苏联施加压力。(2分)主要因为70年代苏联的实力增强,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2分)
(4)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2分)以经济援助为诱饵,对苏联的和平演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抓住时间1947年、杜鲁门可知是“冷战”。(2)考查美国经济发展变化对它的外交的影响,主要是从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带来的扩张欲望。(3)联系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可知当时苏联经过改革,力量增强,在美苏争霸中居于攻势地位。(4)主要从经济思想等方面向苏联渗透进行和平演变。
点评:冷战是美苏在战后因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进行的激烈的较量。柏林墙的出现是冷战的高潮之一,实质上是反映了美苏之间的冷战。除此之外,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出台了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组建了北约。苏联则成立了共情局、经互会和华约与之对抗。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之一是?
A.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规范化
B.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C.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
D.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意在说明此题是在考查全球化的不好的一面,而ABD三个选项都是在论述全球化好的一面,所以本题答案当然是C.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 。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读下表《部分省市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日期表》,这一机构成立的历史影响是

省、市、区
黑龙江
山东
上海
贵州
山西
北京
成立日期
1月31日
2月3日
2月23日
2月13日
3月18日
4月20日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得以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严重“左”的错误
D.民主政治制度遭受严重破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是指文化大革命时期各地纷纷成立所谓的“革命委员会”,结果造成前所未有的内乱,民主政治制度遭受严重破坏,因此选D
点评:从“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1)从文革发动的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被削弱和破坏。(2)从“文革”对民主法制践踏的后果看,“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和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政治生活及党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民主法制遭破坏带来的后果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也说明民主法制建设变得异常艰难。
(3)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还在于我国长期的封建专制传统,缺乏民主意识;长期的经济落后造成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另外,世界各国推进的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也使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必要。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 ,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 康熙 ) 四人而已。”其中的“ 国家政体”指(?)
A.王位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文官体制
D.监察体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