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北魏孝文帝改革》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6-28 12:29: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材料二 宋仁宗(1022——106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加增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社会各自面临哪些突出的社会问题?孝文帝、王安石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坞堡主又称为宗主,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合法性。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冒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役。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可知,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均田制的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起来,这里指的是(  )
A.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
B.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
C.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俸禄制
D.改行三长制,迁都洛阳



4、选择题  少数民族封建化指处于封建社会以前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过度。北魏孝文帝时,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措施
①统一黄河流域,促进民族融合
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规范臣民的生活方式
③模仿汉族管制,修订鲜卑律令
④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判断题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