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8 12:22:5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朱熹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强调“本只是一个太极,而万物各有秉受,又自各全县一太极尔。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不可谓月已分也。”这样,朱熹便将个别与一般绝对对立起来,朱熹想以此论证(?)
A.中国传统社会“尊卑贵贱”等级社会的合理性
B.理是无所不在,看的见,摸的着
C.佛教和儒家思想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可得出朱熹的主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使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分到了土地。以下对土地改革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
B.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C.彻底改变小农生产方式
D.制约农业机械化的推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曾出现过两段好时光,他们分别是(  )。
A.1971年 1973年
B.1972年 19 75年
C.1973年 1975年
D.1973年 1976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了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周恩来病重,在毛泽东支持下,邓小平支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未得天下之前,君主们无不“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既得天下之后,他们又“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鉴于君主对天下人的伤害,黄宗羲称他们是“独夫”、“民贼”和“寇仇”。黄宗羲还提出了变私天下为“公天下”的设想,“盖使朝廷之上,闾阁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材料二?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而中国之尊王者曰:“天子富有四海,臣妾亿兆。”臣妾者,其文之故训犹奴虏也。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目何所往而不败?为了摆脱奴虏地位,严复主张,设议院于京师,而令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是道也此,欲民之忠爱必由此,欲教化之兴必由此,欲地利之尽必由此,欲道路之辟、商务之兴必由此,欲民各束身自好而争濯磨于善必由此。呜呼!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严复集》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严复治国思想的异同。(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严复的思想主张。(7分)


参考答案:
(1)相同:都反对君主专制(2分)
异: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把学校作为限制君主的手段(3分)
严复主张用西方代议制取代君主专制,开启民智,赋予国民自由、民主、平等之权。(3分)
(2)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出现;受西方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的影响;把救亡和政治变革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产物。(每点2分,共7分)


本题解析:
(1)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黄宗羲为明清早期反封建启蒙思想家之一,其主张有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结合“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可以得出把学校作为限制君主的手段。严复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其主张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建立近代代议制。
(2)结合所学等于回答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由此可以的出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出现;受西方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的影响;把救亡和政治变革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产物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开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
——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二:“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在制度构建上,“罗马的政府是十分完善的,因为自从它产生以来,它的制度就足以使或是人民的精神,或是元老院的力量,或是某些高级官吏的威望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罗马共和国还设立了监察制度,监察官每年都要检查一个共和国当时实际情况,这样就把人民分配到不同的特里布(部落,古罗马的行政单位)里面去,以便使保民官和野心家不能操纵选举,使甚至人民自己也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力”。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四:提出“软实力”概念的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人民日报·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启示之四》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 (1分)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2分)
(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认为罗马法之所以促使罗马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2分)简述其思想在18世纪的实践情况。(1分)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 (1分)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3分)?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政治现代化模式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⑴选官制度:察举制(1分)。原因:通过太学求学、政府考核,取代了贵族世袭为官。(2分)
(2)兴盛原因:罗马共和国各个机构的权力可以互相制约,防止滥用权力。(2分)
实践: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分权制衡体制。(1分)
(3)错位: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领导权;(1分)影响: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最高国家权力,带有深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3分)
(4)认识: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政治现代化的道路的多样性。(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西政治制度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孟德斯鸠认为罗马法之所以促使罗马兴盛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已经有了详细的讲述,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实践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3)问,根据材料结合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相关知识得出答案。
第(4)问,谈谈你对政治现代化模式的看法。主要根据材料吸取近代化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