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2:19:25
1、判断题 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吸收其他思想,以适应时代需要。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终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
材料四?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南宋孝宗《佛祖统纪》卷48
回答: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作者描绘的理想社会的特征(不得摘抄原文)。(3分)
(2)汉代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依据材料,说明董仲舒发展儒学的表现,并分析董仲舒的观点仍然属于儒家学说的原因。(6分)
(3)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1)天下为公;选举贤能;不分彼此,各得其所,没有争斗的 “大同社会”(意思相近即可)(3分)
(2)发展:董仲舒吸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宣扬 “天人感应”、德刑并用。判断:观点依据《春秋》;主张德为主,强调君主要实行德政。(6分)
(3)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糅合了佛道思想。(4分)
本题解析:(1)类似于这样的题,要仔细的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信息,概括作答。(2)董仲舒的儒学已经不同于战国时期的儒学,而是吸收了阴阳家、道家、法家的思想形成的新儒学。但是董仲舒的思想依然属于儒学的范畴,因为基本的思想如主张实行仁政等是一致的。(3)宋代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理学具有思辩性,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历史上,与秦、南朝齐、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匈奴、契丹、满族
B.契丹、鲜卑、匈奴
C.女真、鲜卑、匈奴
D.匈奴、鲜卑、契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秦朝时并存的是匈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孝文帝改革政治制度曾仿照南朝齐制定官制礼仪;南宋建国,向契丹进攻,意图夺取燕云十六州,惨败。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这里的“集体经济”是指:
A.农业合作社
B.人民公社制度
C.农村乡镇企业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根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中国)判断当时的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据题干描述的情况可知,当时的人们已经出现了抵制该体制的做法,当时的人民对于要不要冲破该体制面临选择,出现迷茫。A存在的时间是53-59;C、D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出现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公元745年,唐玄宗下诏:“波斯经教,出自大秦(东罗马帝国),传习而来,久行中国。爰初建寺,因以为名。”诏书所提到的经教(即景教)属于
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和分析理解能力。景教是早期基督教的一个派别,唐朝贞观9年(公元635年)由叙利亚教士阿罗本从波斯传入西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该图《刻舟称瓜》是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
一幅美术作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B.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
C.反思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D.表达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