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五)

时间:2019-06-28 12:12: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观察右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穿长袍马褂到着西装带领结
B.原因是受西式服饰的影响
C.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D.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随着法令的推行,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
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地选择和设计自己喜爱的服饰。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分析孔子主张没有被当时统治者采纳的主要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建立有序社会的思想主张,说明这些主张提出的政治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怎样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参考答案:(1)主张:取信于民;爱护百姓;节俭财物;不夺农时;实行德治。原因:不适用于当时的诸侯争霸形势。
(2)主张:制定法律;实施法治;追求正义(公平)。政治背景:城邦制衰落;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
(3)法治与德治并举。


本题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东西方古代的思想。第(1)问孔子的治国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一中“节用而爱人”“为政以德”等有效信息加以归纳;原因要结合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思索回答。第(2)问提取材料二中“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法治”等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围绕德治与法治作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7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集
材料二?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凌青
材料三?香港回归前夕,一般市民对中国的对香港政策还是有一点担心。几年过去了,中国领导人认真执行了“不干预”政策,赢得了香港民心。即使是英美政府,亦对中国的表现表示满意,他们只能挑剔一下香港的选举制度尚未算十分民主。本来香港市民对解放军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怀有戒心的,但驻港解放军严格的纪律改变了香港人的印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列举三个“跪在地上办外交”的例子。(3分)
(2)材料二中记载了哪些历史事件? (6分)
(3)材料三中香港市民担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干预”政策指的是什么? (4分)
(4)由以上几则材料,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参考答案:(17分)
(1)《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3分,符合题意,任答3项即可)
(2)虎门销烟;《南京条约》使香港岛被英国割占;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改革开放后中国实力增强。(6分,任答3条)
(3)主要原因:香港市民担心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生活方式会受到影响。(2分)政策:一国两制。(2分)
(4)①弱国无外交。②香港的回归取决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实事求是的方针。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政府是有能力、有诚信的政府。(4分,任答2条)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西方国家中,法国总统戴高乐首先向美国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他主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定1973年为“欧洲年”的时候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的这段话反映出( )
A.西欧实力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B.世界呈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多极格局
C.欧洲联盟成立,迫使美国调整全球战略
D.美苏争霸受挫,美国急需调整对欧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随着西欧实力的增强,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也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欧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刘泽华先生评述说:“他的理论是现实生活的高度抽象,在这种高度抽象的图画中,既肯定了现实的等级、君臣、剥削与被剥削以及家族关系,又为这些关系涂上了一道釉彩,显得温情脉脉。”这里的“他”很有可能是指
A.韩非
B.墨翟
C.孟轲
D.庄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由题干中“既肯定了现实的等级、君臣、剥削与被剥削以及家族关系”可知是儒家思想,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