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三)

时间:2019-06-28 12:12: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9分)历法与节日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指汤若望)自大西洋八万里航行东来,阐扬天主圣教为本,前朝(明朝)故帝,令修历法。修历所用书籍,测量天象仪器,由西洋来者甚多。
——(1644年)摘编自天主教来华传教士汤若望上清廷奏疏
宁可使中夏(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1664年)反对西学的顽固派杨光先弹劾汤若望之言论
材料二:辛亥鼎革后,民国纪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一以趋世界之大同,一以新国人之耳目,意至善也。
——陈振先《送旧历文》(1929年12月31日《大公报》)
材料三 :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且亦与政体无关。况蜒人于潮水,农夫之于根植,尤有绝大关系,必不敢忘也。
——1930年1月7日《盛京时报》
材料四:2005年,美国纽约州开始将中国农历的大年初一定为全州的法定节日。与此同时,“中国式”圣诞节也在中国悄然兴起,与之相关的生意非常红火,但中国并不是一个宗教国家。中国的圣诞节也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
——摘编自《华盛顿邮报》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你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6分)
(2)辛亥革命后,阳历成为法定历法。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6分)(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
(3)材料三对改行阳历持何态度?(1分)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民间仍然使用旧历(农历)的合理性。(6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国际两方面简要分析近年来“美式春节”和“中式圣诞”现象出现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1)信息:新航路开辟;西方传教士来中国(或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传教士修订新历法;早期西学东渐(或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传入中国);顽固守旧官员盲目排外;明清朝代更迭。(每点2分,任答3点得满分6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背景: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阳历取代旧历,彰显共和精神;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历法认同趋于西化。(2分)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化进程加速),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用阳历便于与国际接轨。(2分)
③文化上:西式文化冲击近代中国(西风东渐),颁行阳历以迎合世界潮流。(2分)
(每个方面任答1点得2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3)反对(或不支持)。(1分)
合理性:①政治上:旧历迎合宗族社会的需求;政府在无关政体方面可向民间社会作适当的妥协与退让。(2分)
②经济上:旧历适合农耕经济的需要。(2分)
③思想上:民族传统与习俗在现代化进程中应予保留。(2分)
(每个方面任答1点得2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4)国内原因:①政治上:民主法治的完善为假日经济繁荣提供制度保障;
②经济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促进中西文化相互交流;
③文化上:双百方针恢复促进思想解放;
④外交上:中美关系正常化增进相互交流;
国际原因:①政治上: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②经济上: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促进各国文明融合;
③文化上:全球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
(改革开放、中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全球化为必答点,每点2分,共6分。其他方面任答1点得2分,但总得分不能超过满分10分)


本题解析:(1)注意根据材料依次读出信息,然后加以提炼即可。根据材料一中的“自大西洋八万里航行东来”可以提炼出的信息是新航路开辟;由“臣(指汤若望)”“阐扬天主圣教为本”可知西方传教士来中国(或基督教在中国传播);根据“令修历法”“修历”等信息可以知道传教士修订新历法;由“修历所用书籍,测量天象仪器,由西洋来者甚多”可知早期西学东渐(或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传入中国);根据“前朝(明朝)故帝”可知明清朝代更迭;根据“宁可使中夏(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反对西学的顽固派杨光先弹劾汤若望”可知顽固守旧官员盲目排外。
(2)这一题材料二只是提供了辛亥革命之后阳历取代旧历的事实,历史背景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干提示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回答,所以需要结合辛亥革命这一事件的时间去思考,应该不难考虑出相关的背景。政治可以结合辛亥革命这一事件和孙中山等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来思考,经济则需结合民族工业的发展以及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去考虑,文化则应该从西学东渐和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的角度来考虑。
(3)态度:根据材料三中的“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必不敢忘”可以知道材料三对改行阳历的态度是反对。合理性: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从材料三中可以根据“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和“亦与政体无关”可以得出政治上来说,旧历迎合宗族社会的需求;政府在无关政体方面可向民间社会作适当的妥协与退让;另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中国的旧历是适合农业生产的,所以从经济层面来说,旧历适合农耕经济的需要;在结合所学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角度来说,民族传统与习俗在现代化进程中应予保留。
(4)题目要求从国内、国际两方面简要分析近年来“美式春节”和“中式圣诞”现象出现的原因,还应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所以要注意从国内和国际大方向去思考,另外,每个大方向还需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去思考;还有就是这个材料反映的是中美之间民间习俗的互相影响,所以改革开放、中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全球化为必答点。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权利法案》
材料二?第11条:“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入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权利法案》颁行的目的是什么?它的颁布使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请结合材料归纳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判断德意志帝国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与英国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判断我国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由此,判断该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1)目的: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君主立宪制度;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2)君主立宪制度;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或者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了几种不同性质的政治制度。题目比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这种社会变迁是指∶
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故太平道要救济生民
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故道教重视立功
C.宋代庶民社会崛起,故道教强调入世苦行
D.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汉末工商并没有濒临破产,道教主张无为,不主张积极入世,A选项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实际;B项错误,唐代门阀士族制度确实即将崩溃,但是由于科举制的实行,新的选官制度确立,并无要道教重视立功的问题;宋代科举制盛行,庶民阶层扩大,道教借此积极宣传自己的主张。故选C。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面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它突出反映了

类别
政府
党派
团体
驻区机关
工人
文教卫生
私营工商业
少数民族
宗教
街道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5.11%
3.41%
2.29%
4.55%
30.11%
13.64%
7.39%
7.39%
2.27%
23.86%
A.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 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
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第一届人大代表包括各个阶级阶层的人物;农民是我国公民也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能成为人大代表;各方面代表中,工人代表所占比例最大;D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1)削弱地方强中央,说白了就是地方官没实力中央有实力,显而易见。(2)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秦始皇设丞相辅助朝政,宰相一家独大,但是从唐朝开始,分宰相为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这个相权削弱了,有规定六部决议一律由皇帝最后审核。这就是削相强皇权。(3)对边疆的管理!!秦始皇一开始不管,到了清朝设理藩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4)强化对官吏的监视,明朝锦衣卫 东西厂的设置,是这一趋势达到顶峰,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