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1:59:28
1、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量城镇人口重新返回农村,净减少城市人口3788万,出现了第一次“逆城市化”。这一现象表明了
A.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
B.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D.工业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左倾错误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960年冬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大量城镇人口重新返回农村正是基于此,所以C正确;A不符合史实;B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D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说: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
A.欧洲联盟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从材料“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可以分析的出这是说的超越了国家的主权范畴而进行的联合,故选A,欧盟是成员国各自让渡出一部分主权而建立的政治经济组织。BCD项都未体现让渡国家主权的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以下是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上述三段材料分别展示了欧洲走向联合、美苏两大集团的对立。美苏没有完全控制世界,北约和华约处于冷战状态,并非是处于战争状态,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是1955年华约成立,故A、C、D错误;材料表明,虽然美苏依然处于冷战状态,但新的力量(欧洲联合)已经孕育,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
A.《资政新篇》
B.《共同纲领》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的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初期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颁布的的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点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