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孙中山》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8 11:52: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中共最低革命纲领
B.三民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 理解最准确的是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压迫
B.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英国殖民统治
C.以和平合法手段赢得印度自治独立
D.以和平方式换来英国主动退出印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圣雄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非暴力”是指采取“和平和合法手段”争取印度从自治走向独立;“不合作”即不与英国殖民当局合作,包括印度人民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职位,提倡手纺车运动,抵制英货和抗税等。C项正确;A、B项对“非暴力不合作”的理解片面;D项“换来英国主动退出印度”的表述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
材料五 “今日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之政策。”
——《中国近代史资料》
请回答: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五的主张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个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
(2)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的政策,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4)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5)主张:实业救国。评价:对袁世凯盲目信任,对巩固共和任务的艰巨性认识不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甘地领导的国大党在反英斗争中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 ? )


A.发展成为下层人民的政党
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C.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
D.取得反英斗争的胜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许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之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最终总是会走向失败。”上述议论最可能出自
A.华盛顿
B.拿破仑   
C.甘地
D.爱因斯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通过材料“历史上有许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之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最终总是会走向失败。”可以看出,该言论的提出者反对暴力。结合所学知识,这是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故选C。
点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印度人民的自信心;但是甘地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动摇性与妥协性。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