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1:51:11
1、选择题 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其中“地狱天堂”大致始于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儒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其中“地狱天堂”是第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二个发展阶段是秦汉时期,秦朝时期儒学遭到严重的打击,而汉代取得了独尊地位,所以答案选择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发展历程·儒学发展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材料观点
①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 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
③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 ④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可以看出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①正确;由“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可以分析出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正确;结合材料的理解可以看出这段材料是法家思想,是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③正确;④中君权神授的思想是到汉代董仲舒时期才提出的,与材料不符。故本题选B项,A、C、D不符合材料。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91考试网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者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朱熹的观点。指出宋代儒学至此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阶段?它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5分)
(3)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吴虞的观点?(1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1)孔子主张“仁”,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5分)
(2)理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天地万物各有其理;三纲五常也是理的表现(2分答出两点即可)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性。(3分)
(3)同意: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打倒孔家店”是宣传民主和科学的需要。不同意: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能一概否定。(本问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给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发展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结合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第(3)问,这是开放型的题目。主要根据史实来论证你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18分)材料一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6分)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君权神授”(或“天人合一”)、大一统。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6分)
(2)“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4分)(3)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6分)
(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2分)
本题解析:(1)主张:由材料一中的“天子受命于天”、“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可知是指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由“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可知主张大一统。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当时汉武帝时期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观点:由材料二中的“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可以得出其观点是“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目的:结合材料二中的“能使天下顺治”和中国所处的封建制时代可以知道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3)主张:由材料三中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可知李贽主张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原因:结合李贽所处的时代,明朝末年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其原因。
(4)材料中强调的是儒家的发展特点,通过所学我们可以分析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融合了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理学产生于宋代是因为魏晋时期三教并行,儒学吸收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由此可以得出儒学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的离经叛道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请填A,错误请填B。)
汉武帝创建的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习,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的标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儒学的发展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的标志。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