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6-28 11:50: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材料一:德国继续奉行在东西方之间保持平衡的政策。西方国家认为德国一定会在东方和西方之间选择其一的判断是错误的。时任德国外长的斯特莱斯曼(1924年底至1930年任德国外长——引者注)说:“我们加入国联既不会像有人相信的那样,成为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尖刀,也不能使自己卷入与俄国的同盟。”……斯特莱斯曼清醒地认识到“始终存在的西方国家对危险的德苏政治上的一致的想象,对德国来说是一笔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资产。”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共产主义和纳粹主义按理说在意识形态方面是势不两立的,但偏偏合拢在一块儿了。对于意识形态比对对于强权政治更为熟悉的一代人惊讶得不知该怎么办好。这项盟约被公认是战争的信号,所有紧急关头的谈判全都失败了。
——(美)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简析斯特莱斯曼在东西方之间保持平衡政策的真实目的。(6分)
(2)请简要评价材料二中的“盟约”。(9分)



2、判断题  右边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

A.“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B.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C.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争结束
D.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统强烈要求国会特别会议废除《中立法》中禁运条款(1939年9月21日):
禁运条款的制订不单是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政策,它还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就海运贸易而言,把陆军强国和海军强国置于同样的地位。要发动战争的陆军强国因此可以在事前就感到放心,因为任何未来的敌对海军强国都会由于享受不到古已有之的随处采购的权利而受到削弱。这在四年前就已开始给了交战的一方一项具体好处,不是由于它本身的力量或地理位置,而是由于合众国的一项支持性行为。
——《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总统第702次记者招待会(1940年12月17日):
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
……如果你借出一定数量的军火,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这军火是完好如初的——没有损坏——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完全丢掉了,而如果你借给的人照样赔上,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
——《罗斯福选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什么主张废除《中立法》中的禁运条款。(4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在这两次讲话中主张的异同。(4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4分)



4、判断题  二战中欧洲战场的转折是
A.中途岛海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诺曼底登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于(1931年)10月29日致函日本驻苏大使厂田,针对日本方面怀疑苏联援助中国抗日问题,声明苏联政府对中日冲突奉行“严格的不干涉政策”,对交战双方都不提供任何支持,并标榜说“苏联之所以采取严格的不干涉政策,乃起自其历来不可更改之和平政策,乃尊重对华条约与他国独立之信念。”苏联外长李维诺夫也明确表示,苏联不想同日本发生冲突,它只要求日本一件事,即尊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商业利益。?
——孙红旗《苏联与绥靖政策》
材料二 1939年8月31日,莫洛托夫在要求苏联政府批准苏德条约的报告中,高度评价这个国家条约的重要性:“1939年8月23日苏德之间的互不侵犯条约,是欧洲历史的转折点……也正是这项公约,在欧洲的战场缩小了,而且它即使还不能证明欧洲有可能完全避免战争,这种敌对行动的范围现在也将受到限制……依靠这项公约,苏联就不必再被迫让自己卷入战争。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苏联当时对日本侵华采取的态度及采取该态度的原因。
?
(2)材料中莫洛托夫是如何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苏、德双方这样做的首要目的。
?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苏联政策的实质及危害?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