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6-28 11:50: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 ]


A.龚自珍
B.洪仁开
C.李鸿章
D.严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宋案”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 ]
A、权力之争
B、美日在华的矛盾
C、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D、共和与专制的矛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 ]


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实行新政,进而发展成“预备立宪”,开始进行体制改革的探索。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载泽上密折说:立宪是“救危亡之方”,可使“皇权永固”、“外患减轻”、“内乱消弭”。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走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目的。为此,它可以仿行当时哪国的体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与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认识,并指出各自的理论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共为建立民主制度作了那些有益的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消除内乱外患,维护专制统治。德国(日本)。
(2)认识:(孙中山)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毛泽东、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来源:(孙中山)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毛泽东)马克思主义。
(3)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建国前夕,召开北平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第①项反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王韬等的主张,主张在政治上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第②项根据所学,反映了1913年袁世凯尊孔复古的言论;第③项从材料“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可以了解到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李大钊等思想家积极宣传,材料是1918年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的一句;第④项材料主张用科学与人权,使中国摆脱“蒙昧时代”,反映了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据此按先后顺序排列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