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9-06-28 11:48: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不假外求”。□内所填入的词应该是
A.纲常
B.太极
C.良知
D.仁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认为心是万物本源,理在心中,可知这是陆王心学的观点。心学认为寻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致良知即可明理。所以C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分)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一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材料二?康德的自由概念是纯然内省的,是以自由作为道德的最高根据,康德的“自我立法作为自由”这个思想直接来自卢梭。对卢梭来说,既然人生而自由,符合人性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人自己统治自己,使每个人服从自己参与共同制定的法律,这就是“公意”;服从公意、服从自己为自己制定的法律,就是自由。从卢梭到康德是把自由是服从集体自我立法的公意改成自由是来自个人自我立法的自律的过程。
——摘引自张盾《“道德政治”谱系中的卢梭、康德、马克思》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康德为代表的启蒙思想的进步性。(4分)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形象的背景;简要分析每场争论的结果都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新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 。?不同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
(2)批判锋芒指向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倡导理性、科学,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继承和弘扬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具有更彻底更鲜明的政治色彩;欧洲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人类生活创造宝贵精神财富。
(3)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反宗教神权与专制暴政;中国形象成为批判的武器。?原因: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随着对中国现实认识的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现实的停滞与落后。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题根据材料一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入手,注意材料信息“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等。第二小问从万物本原(本体论)与认识上进行区分,注意材料信息“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 “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2)注意材料信息“康德的自由概念是纯然内省的,是以自由作为道德的最高根据”“对卢梭来说,……服从公意、服从自己为自己制定的法律,就是自由”,再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破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3)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信息“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反宗教神权与专制暴政。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可以得出随着对中国现实认识的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现实的停滞与落后,加上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山装由孙中山创制,是由日本的学生装改进而成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依据“四维”内容而确定中山装前襟有4个口袋,依据五权分立而确定前襟有5个扣子,依据三民主义的涵义而确定袖口为3个扣子。据此,以下各项表述中正确的应该是?
A.服饰变化受政治影响
B.服饰体现国家意志
C.服饰属于意识形态
D.服饰是西化的产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依据“四维”内容而确定中山装前襟有4个口袋,依据五权分立而确定前襟有5个扣子,依据三民主义的涵义而确定袖口为3个扣子”说明中山装的设计与政治有关,故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新中国成立
C.一届人大召开
D.十一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A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打破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66年,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
D.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核国家的行列,打破了美苏核垄断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