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6-28 11:43: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猪坚强”、“范跑跑”“我爸是李刚”等是近年出现的一批网络流行语,它们均连接着社会热点事件。这充分说明( )
①包罗万象的网络世界使大众的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
②人们利用网络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事件
⑨网络成为公民表达看法、参与社会进程的方式
④网络赋予人发言的自由和权利,因而要慎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6 分)一个国家对世界潮流与国际局势的判断,深刻影响其内政外交乃至命运前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苏联曾反对中共同蒋介石打仗。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据《毛泽东:历史走向之改写者》整理
材料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认为“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不扛旗”、“不树敌”、“不当头”原则,被概括为“韬光养晦”。
——据牛军《毛泽东时期外交的教训》整理
请回答:
(1)郑和航海后至鸦片战争前,世界潮流在政治、经济方面呈现怎样的大势?(4 分)中西方“保守的对策”和“进取的政策”分别指什么?(4 分)
(2)针对材料二中苏联政策的调整,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2 分)其意义有哪些?(6 分)
(3)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毛泽东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判断是否正确。(6 分)从国际、国内形势两个方面分析邓小平“韬光养晦”外交理念形成的原因。(4 分)


参考答案:
(1)大势: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或答民主化)(2分);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或答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工业化)(2分)?(评分说明:如果回答,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或英国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给1分,单独回答某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不给分。)
保守对策:闭关锁国(海禁政策)(2分)(评分说明:仅回答“重农抑商”只给1分)
进取政策:殖民扩张(或答拓展世界市场)(2分)
评分说明:如果回答重商主义或自由贸易(自由主义)给1分,同时回答重商主义、自由贸易给2分。
(2)政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分)(评分说明:其它答案不给分)
意义:政治上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或答维护独立与主权)(2分);
经济上有利于赢得苏联援助(或答为工业化运动创造条件;有利于恢复国民经济的发展)(2分)
外交上有利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避免外交孤立。(2分)
(3)判断不准确(2分);
史实说明:一方面,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回答与此相关的史实即得2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成效不大(以苏联为例)或遇到曲折(以中国为例)。(回答与此相关的史实即得2分)
评分说明:所做判断和史实说明须保持一致。只做判断且判断的结论正确而不答史实给2分。
原因:国际形势,两极格局逐步瓦解,冷战局面结束(或答世界形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分)国内形势,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或答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稳定的外交环境)(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明清时期世界潮流在政治上表现为政治民主化,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经济上表现为经济工业化,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并向外拓展;第二小问,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国家不断对外扩张,此时的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2)第一小问,新中国成立初,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遏制敌视政策,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第二小问,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意义从政治上巩固政权、经济上获得援助、外交上打破西方孤立等三个方面分析。
(3)第一小问,对比二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黄金阶段”的出现,以及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说明毛泽东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判断是错误的;第二小问,20世纪80、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形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韬光养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尝试,其正确决策会后得到了长期贯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史实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尝试,其正确决策会后并未能得到贯彻,不久中国即进入了左倾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社会经济建设遭运重大灾难,此题说法错误。
点评:高考对中共八大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②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党的任务是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影响: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为中国近代第一家股份公司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面的文字为:“宗旨?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该“广告”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有

①轮船招商局注重扩大经营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②打破了我国航运业被外国垄断的局面③有利于我国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受西方影响较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发展中国航运”、“欢迎监督,接受批评”即可看出应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采用机器从事生产
D.由私人投资兴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