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欧洲的宗教改革》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6-28 11:37:3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加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观点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
A.封建贵族世袭思想 ?
B.封建社会等级思想 ?
C.封建制度解体 ?
D.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对教会改革运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目的是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
B.革除内部弊端,惩治贪污腐化是其内容之一
C.为争取教众,取缔了宗教裁判所的活动
D.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英国学者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宗教改革。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与迁移能力。材料信息反映的观点是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即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故A 项符合题意。
点评:中世纪教会提出上帝不与有罪之人交往,人要获救必须借助教士的中介作用。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掌管着拯救灵魂的大权,教会甚至禁止一般基督徒阅读《圣经》,惟有教皇才有解释《圣经》的权力。马丁·路德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须通过教会和教士的媒介;否认需要履行种种“圣礼”,即教会规定的一套繁缛的礼拜仪式、朝拜圣地以及向教会输赠等“善行”,来实现自己的信仰。因此,他主张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七项圣礼中只剩洗礼、圣餐两项。这样,曾经是人类救赎中必不可少的教皇、教会、教律,面对信仰的权威,便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在当时是十分激烈的思想主张。他的主张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需要。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利都有权来管他……”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B.主张国家权利为神所授
C.主张政教合一
D.教皇权利高于王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利都有权来管他”可见是否定教会、教皇的权威,只有A符合;BCD都属主张维护教会、教皇的权威,与题干相反。
点评:解答材料型选择题的基础是仔细阅读材料,审清题目要求;其次是认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教材内容和史学基本理论分析选项,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的是(?)?
A.“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B.英国“至尊法案”的通过
C.《基督教原理》的发表   
D.“因信称义”理论的创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