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8 11:34: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一双皮鞋美国货,二块洋钿买来个;三日穿过贼贼破,四穿凉棚洞眼多;五(嗯)看罪过勿罪过,六(落)去还要重买过;七(切)记勿买外国货,八(百)样东西拆烂屙;九(究)竟要买啥个货,十(实)实在在中国货。”这首宁波话数字民谣直接反映出?①美国商品价廉物美  ②外国商品充斥宁波市场  ③宁波民众提倡国货  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反对使用外国货,倡导使用中国货的抵制洋货思想。因此③正确,也从侧面反映出洋货充斥着中国市场。因此②项正确。故选B。材料并不能表明外国货物美价廉,也无法体现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因此①④错误。
点评:民国时期,民族危机不断的加深,群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抵制洋货的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是类似这样的行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工业发展的困难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挽救民族危机。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7年5月22—23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举行了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并在增强和深化双边经济关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这体现了
①国家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②中美两国存在合作的基础
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④中美是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美两国举行战略经济对话是由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的,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对话取得积极成果是由于两国有其共同利益,存在合作的基础;虽然两国有共同利益,但两国间存在着根本利益的对立;中美两国在建立国家新秩序问题上存在分歧,中国是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要力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苏联“四五”计划和中国“一五”计划期间,两国都( )
A.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
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或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中国在 1952 底即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排除 A 项;“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获得突破,颁布了第一部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原则,据此排除 B 项;苏联早在 1936 年就以宪法的颁布为标志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请回答:
(1)三位伟大人物分别指谁?(3分)
(2)三次历史性巨变指的是什么?(4分)
(3)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他们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3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对我国石窟艺术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石窟是封建统治阶级宣扬佛教和道教的产物
B.千佛洞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
C.石窟艺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D.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石窟艺术是佛教广泛传播的产物以及我国修建石窟的情况。B.C.D三项都客观反映了我国石窟艺术的发展情况。选项A中的“道教”是不符合石窟艺术的发展情况的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