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八)

时间:2019-06-28 11:33: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鸿生生平简介(据傅国涌《刘鸿生:中国人的“托拉斯”之梦》)
1888年出生于上海。
1905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
1909年任开平矿务局上海地区推销员。
1919年成为上海滩的“煤炭大王”,
1920年创办苏州鸿生火柴公司,先后注册“定军山”、“宝塔”的商标,供应国内外市场,人称“火柴大王”。
一战后,瑞典火柴商柯洛克在华低价销售,试图收购鸿生火柴。
1929年,为了减少内部竞争,一致对外,全国52家火柴企业成立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刘鸿生任主席。在此前后,他又广泛投资于煤炭、水泥、运输、银行等多种领域。
1932年,他的企业被迫停产。
1940年底应蒋介石之邀由香港赴重庆办厂,无功而返。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从香港回到上海。
1956年初刘氏企业全部完成公私合营,同年病逝。
材料二?关于鸿生火柴盒的一组老照片

材料三? I931年12月17日,刘鸿生在写给留美长子刘念仁的信中说:“我们的青年学生发扬他们的卓越爱国精神,进行罢课,游行和各种救国运动。所有这些行动都是伟大的。他们至少表现出我们的人民和整个国窄富有血性和生命力。但是,我可以说,正如现在每个青年学生都了解的,仅靠这些表现,并不能充分而有效地挽救国家。……埋头苦干,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各人的才能,这才是我们每个人救国的正确道路。”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到1956年,刘氏企业的发展轨迹。
(2)分析“l919年成为煤炭人王”、“l932年企业被迫停产”的社会因素。
(3)观察材料二图片,判断刘氏企业的营销策略。
(4)材料三体现了实业家刘鸿生怎样的爱国思想。他侣导的救国道路能否行的通?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艰苦创业;快速发展;陷入困境;惨淡经营;重获新生。
(2)辛亥革命推动;抵制洋货运动;一战机遇。日本侵华(或一?二八事变日本侵略上海)。
(3)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4)实业救国。
不能,因为只有推翻中国专制政府,赶走列强在华势力,完成政治革命,才能振兴民族经济。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最有力地证明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出现铁器的是(?)
A.《管仲》一书里有记载
B.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出土一批铁农具
C.先人们的传说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着铁矿山达三十多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史料包括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述史料等。文字史料由于加入了史学家的主观评价,难免有失偏颇,如A《管仲》;D《山海经》虽然经过实地考证,但铁矿石不等同于铁器,与题干要求不符;口述史料包括传说等,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口口相传的传说已经失去了最初的面目。所以只有实物史料才最有力最有价值,选B。
点评: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2分)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清代岁入结构统计(单位:万两 比重:%)

年份
田赋
盐税
关税厘金
杂税捐输
官业收入
总计
1766
3986
72
574
11
540
10
449
8


5549
100
1893
3156
36
1356
15
3817
43
550
6


8898
100
1903
3546
34
1250
12
5340
51
356
4


10492
100
1911
4967
17
4632
15
8632
29
4264
15
7696
26
30191
100
请根据上表,围绕清代经济变化,至少提炼出三个涵盖若干数据的主题并利用表中信息加以简要阐释。
示例:
主题:清代经济总体而言处于发展状态。
阐释:田赋、关税及岁入呈明显增长趋势。


参考答案:(12分)
主题一: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商品经济较快发展。(2分)
阐释:田赋数额相对稳定,但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关税厘金收入上升幅度大,尤其是1911年关税收入占28.59%,说明工商业发展较快。(2分)
主题二:清末政府不断加征赋税。(2分)
阐释:田赋、盐税、厘金、杂税捐输均大幅增加,导致岁入总额增幅巨大。(2分)
主题三: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卓有成效。(2分)
阐释:官业收入即邮政、电报、铁路等成为晚清政府新的财政收入,且占比重很大。(2分)
其他答案如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该问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表格数据,从1766-1911年清政府的田赋数额相对稳定,但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关税厘金收入上升幅度大,说明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商品经济较快发展。田赋、盐税、厘金、杂税捐输均大幅增加,说明清末政府不断加征赋税。官业收入成为晚清政府新的财政收入来源,说明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卓有成效。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
A.中国外向型农业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B.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D.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题干材料描述了厦门开埠后洋布洋棉畅销及土布土棉的销售受到冲击的情况。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项正确。材料未强调西方国家对中国原材料的控制和掠夺,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A项只是表面现象,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
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