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8 11:29: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废除不平等条约,谋求平等的对外关系。1943年1月,英美等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被废除的主要原因有(?)
①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③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治外法权的取消是建立在中国英勇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一员的基础上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以及启示?(20分)


参考答案:
(10分)影响:①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突出了古代中国特有的民本思想。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②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后经过不断发展最终脱颖而出,一枝独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了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0分)启示:思想自由是百家争鸣给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百家之学之所以能够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良好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同这时期思想自由的氛围分不开的。思想自由是百家争鸣的真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是文化繁荣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弥足珍贵。以史为鉴,我们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就必须切实贯彻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本题解析:(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首先从整体上概括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次,百家争鸣中主要流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其思想的历史影响主要从其思想内容上来分析:儒家学派主张“仁政”、“民本”,这对后世民本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儒家思想经过后世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道家学派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和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构成了中国二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学派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法治,主张变革,这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墨家学派在汉代以后逐渐淹没失传,故没有分析其影响。(2)从中得到的启示:首先,从百家争鸣对当时思想解放的影响来分析;其次,从百家争鸣对当今思想建设的影响和对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两个方面分析。
点评:历史意义影响就是历史事物(事件)以间接或无形的方式来作用或改变人的行为、思想或事物的性质。历史意义影响类试题的解答方法主要有:一是分类分析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进行分析;二是辩证分析法,即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要看到积极影响,又要看到消极影响,还要分清主次;三是中外综合分析法,包括中国对外国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四是跨学科法,如政治影响、地理影响、科学影响等。2013年高考仍材料形式考查意义影响,复习时要关注有关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或影响,特别是战争、主张(观点)、言论、文献、纲领、举措(方案)、制度(法律)、会议等的作用(意义)或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纵观中国近代民主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其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于
A.1894~1907年
B.1912~1920年
C.1928~1936年
D.1950~1953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高峰期是在国民党国民经济十年建设时期,即1928年到1936年间。这一个时期一个是时间长,由国家的支持,发展较快,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宝贵的物质基础。故选C。A项是初步发展时期;B项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时间较短;D项是民族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时期。
点评:进入20世纪后,民族工业有两个快速发展阶段,一个是一战期间,主要是1912年到1919年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另一个是1927年之后的10年,国民政府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材料三?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性质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1)读材料一回答:图一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二反映的现象对图一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4分)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内部原因。(4分)
(3)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
(4)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5分)


参考答案:(1)三省六部进一步完善礼物中央集权制度。因为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相互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相权被分割,加强了皇权。(2分)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审批(1分)
(2)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枢密院分割军权,三司分割财政权(3分)
(3)认识: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1分)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1分)
(4)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1分)反应了明清是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落(1分)
(5)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变动。回答16、17题。
小题1:1865年,一位大臣在奏折中提出:“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铜钱、火器之类仍照向例设禁,其善造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笼络)耳。”此大臣?
A.属于洋务派
B.主张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C.属于顽固派
D.认识到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源
小题2: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闰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