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8 11:25:5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以上两幅德国地图,回答问题:
?
请回答:
(1)对比两图,德国的版图在二战前发生了许多变化。请指出3个变化的地方(3分)。结合有关历史事实,概括说明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8分)?
(2)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曾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面对这种情况,德国在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时,有什么共同的做法?为什么?(2分)
(3)作为德国的近邻,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9~1939年间)是如何保证自身安全的?(3分)
(4)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和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处理邻国之间的相互关系。(4分)


参考答案:
(1)变化:①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②1938年3月德国占领奥地利;③1938年10月占领苏台德区;④1939年3月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每个1分,择其3即可,共3分)。
原因: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领土的处理,激起德国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②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扩军备战,积累巨大力量。③法西斯德国采取一系列的外交讹诈(如慕尼黑阴谋等事件),以达到扩充领土的目的。④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客观上有利于德国的扩张。(每个2分,共8分)
(2)做法:先集中力量打败西线的国家,再进行其他战线的作战(1分)。原因:避免东西两线作战。(1分)
(3)构筑马奇诺防线;推行绥靖政策;极力削弱德国;在欧洲大陆上孤立德国。(每个1分,择其三即可,共3分)
(4)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要积极使国际关系向和平方向发展。②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③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间的争端;④不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侵害他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等。(每个2分,择其2即可,共4分)


本题解析:(1)变化:对比两幅地图可以看出下列四处不同: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德国占领奥地利;占领苏台德区;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原因:需要从德国方面要突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并且在经济危机之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实力得到增强的情况下,法西斯德国采取一系列的外交手段,以达到扩充领土的目的。而与此同时,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客观上有利于德国的扩张。
(2)做法:因为德国处于欧洲中部的位置,所以它会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处境,为此德国需要采取速决战的战术,先集中力量打败西线的国家,再进行其他战线的作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3)作为德国的近邻,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保证自身安全,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为增强自身的防卫能力而构筑马奇诺防线;为了避免首遭进攻而推行绥靖政策;为防止德国过分强大而极力削弱德国;还有就是尽可能的在欧洲大陆上孤立德国;等等。
(4)题目要求:“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和所学知识说明”,要想更好的处理邻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应该从一战和二战中吸取教训,首先不主动进攻邻国,即不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侵害他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等;而应该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间的争端。同时在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时候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尽力促使国际关系向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和平的大环境对于营造较好的邻国关系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 年哈里曼就罗斯福要求参加对日作战意图作证时说:“存在的巨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的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众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
——《美国第82 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
材料二 1945 年2 月,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了一份“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 经罗斯福和斯大林修改后,即成为邀请丘吉尔共同签字的协定文本。其条件为: 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 现状予以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国际条约集》
材料三 苏联本身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其以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国际条约集》
材料四 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成为可能和确定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
——《美国对外关系外文文件集》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4分)材料二中苏联同意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说明了什么?(4分)
(2) 据材料一、三分析,美国政府在外交上取得了什么成功? (3分)其最终目的是什么?(3分)
(3) 据上述四则材料,评价美苏等国的外交活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 限制苏联在东方的扩张,并取得苏联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4分)大国之间谋求妥协,推行以牺牲弱国的利益为条件谋求自身利益的大国霸权主义。 (4分)
(2) 争取到苏联在政治上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3分)目的是打败日本后, 控制中国,建立它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3分)
(3) 上述外交活动在协调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加速德、意、日法西斯的灭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损害了一些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6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二战期间大国关系的变化及其目的。结合材料“‘……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的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众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及所学的有关知识分析解答。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是处于自身利益考虑,防止苏联的扩张,因此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希望苏联参加太平洋战争。
(2)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在这一时期外交政策及其目的。由材料一及第一问可知,美国希望苏联对日宣战并支持中国国民党政府,材料三“苏联本身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其以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表明美国的这一目的基本达到。从而为战后美国的政策打下了基础。
(3)本题主要考查大国在二战时期的关系及其为实现自己目的俄不惜牺牲别国利益。依据所学可知,美苏是二战期间的主要国家,是反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应看到为了自己的利益也牺牲了弱小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利益。这充分体现了大国霸权主义的行径。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4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罗斯福与斯大林单独会见时讨论了远东对日作战问题,达成一项秘密协议。协议规定,欧战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1.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些岛屿归还苏联;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恢复;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罗斯福慨然承诺了苏联的条件。
请回答:
(1)材料一所阐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评述美、苏在二战中就对日作战问题上的立场。(8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的基本观点是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庸;绝不同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6分)
(2)在对日作战问题上,苏联于二战初期为避免两线作战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雅尔塔会议上却以损害中国主权的条件换取对日作战。美国则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先与中英发表《开罗宣言》,后与苏联秘密交易,两国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宗旨,而且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8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整合的能力。第(1)题“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能得出材料一的基本观点是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庸;绝不同敌人单独媾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能够胜利的原因在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第(2)题通过材料中“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罗斯福与斯大林单独会见时讨论了远东对日作战问题,达成一项秘密协议”可知苏联与美国在对日作战的立场上一致对日,但是对日作战的一系列条件可知雅尔塔会议上却以损害中国主权的条件换取对日作战,以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先与中英发表《开罗宣言》,后与苏联秘密交易,两国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宗旨,而且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人宣布:“苏联将从世界大国的名单中被勾销。”这反映出
A.对苏联的经济复兴持怀疑态度
B.主张进行“冷战”以遏制苏联
C.认为应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
D.主张展开军备竞赛以拖垮苏联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请回答:
(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寓意:合作。共同理想: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
(2)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诺曼底登陆)。意义:使德军陷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或“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