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一次世界大战》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9-06-28 11:23:4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相同因素是
A.民族复仇情绪的增长
B.受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
C.法西斯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
D.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恐怖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AC只符合德国;B不符合意大利,意大利在20年代就建立法西斯统治;D符合共同原因。
考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 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要
A.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B.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争夺世界霸权
C.与英国进行公平地商业竞争
D.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战前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是(?)
A.德法矛盾→美日矛盾
B.英法矛盾→美日矛盾
C.英德矛盾→美俄矛盾
D.英德矛盾→美英矛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于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在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美国某报刊则评论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论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1)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中国采取“劳工参战”方式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华工兵团的作用。(7分)


参考答案:
(1)理由:中国可借此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局面;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有巨大优势。(4分)原因:日本竭力反对中国直接派兵参战;英法在战争中人员死伤惨重,兵力、劳力短缺。(4分)
(2)作用:成为中欧之间文明传播的使节;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赢得战胜国的地位并为后来收回一些国家主权提供了条件。(7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处境,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题中的第一问,根据材料中“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回答。第二问, ‘劳工参战’的新方法”回答。第三问,根据材料中“日结合材料中“本……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回答;第(2)根据材料中“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培育,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趱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 《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德国。
(2)主要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已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


本题解析:
(1)读懂材料中凯恩斯对凡尔赛和约给德国带来的恶劣经济后果的强烈抨击,得出凯恩斯的主张和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在方式和目的上的不同(通过有限赔款利于德国恢复;通过巨额赔款彻底削弱德国)。
(2)应该赔款,即是认定战争责任的体现;不能过度赔款,则是从过去、将来和整体等角度考虑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