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6-28 11:11:3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美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美国联邦政府
国会
总统
最高法院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
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连任不超过两届。总统无权解散国会,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
最高法院大法官共九名,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任职终身。
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
材料三?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四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了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
?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美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4分)
(4)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明确德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中的“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8分)



2、判断题  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作出贡献最大重要历史人物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3、判断题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文中现象最有可能发生于何时何地(?)
A.清朝末年的北京
B.清朝末年的上海
C.民国初年的北京
D.民国初年的上海



4、判断题  下图老照片反映了近代中国通讯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下列有关近代中国通讯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人首先在中国建立电报机房
B.百姓普遍使用有线、无线电报
C.外国人最早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D.民国时期电话拥有量居世界首位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古文尚书》。)“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
材料二?“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
——(《荀子》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
材料三?“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
材料四 (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材料五?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思想理念?根据材料二、三、四简述该理念的内容。这一理念有何现实意义? (9分)
(2)上述理念在明清时期被进步思想家继承并发展,试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并作简要评价。(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