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1:06:19
1、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间中国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单位:吨)。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 | 锑 | 锡 | ||||
生产量 | 输出量 | 输出占生产% | 生产量 | 输出量 | 输出占生产% | |
1933 | 11290 | 11170 | 98.9 | 8492 | 9611 | 113.2 |
1934 | 13833 | 13450 | 97.2 | 8132 | 6442 | 79.2 |
1935 | 15185 | 14186 | 93.4 | 11009 | 9180 | 83.3 |
1936 | 14338 | 13168 | 91.8 | 12954 | 11260 | 86.9 |
2、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仅体现了各派别间的相互学习与吸收,而且体现了派别间的相互竞争。“是无父也”、“是禽兽也”的批评针对的是
A.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B.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判断题 “我认为组成一个社会和国家的人民,是那个国家的一切权威的来源;他们有靠他们认为合适的任何代理人来处理他们公共事务的自由,有撤换这些代理人的个人和他们的组织的自由,在他们愿意的任何时候。”(杰弗逊在1793年的谈话)上述引文的基本观点是
(? )
A.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团结安定
B.人民享有结社与言论的自由
C.国家统治应该实行开明专制
D.国家统治应尊重人民的意志
4、判断题 该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单位:万吨)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当时的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
B.农村经济还没有走出发展低谷
C.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
D.纠“左”工作尚未在农村启动
5、判断题 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的考虑是:
A.增加财税
B.便于安置官吏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疆域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