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古代史》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8 11:01:2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关键信息:重要纺织原料、鼎足而三、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前提条件。元代中国的棉纺技术有了进一点的发展,棉在纺织的地位提高,正是因为棉纺技术的进步,对棉花的需求量增加,故B项是前提条件,符合题意;AC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棉纺织技术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哪些文学作品是在贯彻了“双百”方针的情况下出现的
①《茶馆》? ②《青春之歌》? ③《北国江南》? ④《蔡文姬》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关键词是“文学作品”,而《北国江南》是电影,不符合题干要求。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中国古代经济的显著特点是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工业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古代中国的经济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故选B。A项错误,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是自己消费,与市场联系较少;C项错误,工业经济是在19世纪以后在世界上出现的;D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在14世纪才开始出现。
考点:小农经济的特点
点评: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中的生产形态。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此外,还需了解农业经济的三个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建国初期,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地位的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记载了邓小平在1979年11月28日的一次谈话,他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②1979年起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成熟?④中共十四大以后中国取消了计划手段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了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成熟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①③两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②④两项说法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答案选A。
考点:邓小平理论
点评: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仔细体会这几句话的含义便会发现邓小平清楚地表达了市场经济仅仅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而与政治意识形态没有关系,这就打破了原有的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