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0:58:35
1、判断题 中印两国由曾经的“龙象之争”到如今的“龙象握手”,正如60年前周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所说“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的……两个大国之间,一定会有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文中“这些原则”提出时
A.美苏两极格局已经形成
B.我国在进行保家卫国的战争
C.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D.我国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由材料中“60年前周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可知应该是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据此可推断出“这些原则”应该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A两极格局的形成是1955年, B指的是1950年到1953年7月的朝鲜战争, C应该是20世纪70年代,因此ABC均在时间上不合题意,D指的是1953年到1957年的一五计划,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②活跃思想文化的需要 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 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秦朝统治者进行严格的思想控制,因此②的叙述是错误的,将带②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性之恶,其善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则乱。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国家有两种实力,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硬实力”,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软实力”。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软实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提倡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党的领导人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做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并积极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整理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软实力”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主要观点:人性本恶,通过学习而从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群生存的制度;隆礼贵义,礼法并用,君主集权;天自有规律,人可以认识它,并用它造福社会。(3分)
主要背景: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2分)
(2)原因:适应封建专制统治需要(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其内容本身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特殊性(即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薄弱);内涵中具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容易被认同。(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3)观点:“软实力”是指除经济军事之外、以传统文化为吸引力的一种文化力量。这一力量在当今世界更具有优越性。
原因: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是能提升民族自信心,有利于软实力提升;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需要用软实力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认识:把儒家思想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其转化为时代精神。(共4分:观点1原因2认识1)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从材料“人性之恶”“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礼义生而制法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3)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主要观点是“软实力”是指除经济军事之外、以传统文化为吸引力的一种文化力量。这一力量在当今世界更具有优越性。从提升软实力的原因和认识两个方面来概括总结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以下对演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初税亩?②井田制?③均田制?④屯田制
A.①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古代土地制度初税亩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在商周,均田制在北魏和隋唐,屯田制在曹魏,朝代顺序知道了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9年4月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36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国藩受命督办江南军务,总结了与太平军为敌的经验教训,形成了“迅克安庆,大局乃有挽回之日,金陵乃有恢复之望”的战略思想。他对太平军东征一举,置于次着,率湘军分三路全力进攻安庆,并于四月合围。……曾国藩率湘军攻下安庆,即把湘军大营所设的内军械所加以改组,设立“安庆内军械所”,仿制洋枪、洋炮……虽然仍用手工制作军火,时移势转,渐改为利用机器、动力生产,竞成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最早一家。
材料二?江西也“凋敝异常”;特别是沿长江一带,数百里间,不闻鸡犬声。安徽通省破坏严重,从安庆往皖北的宿、毫一带,“千余里间,人民失业,田庐荡然”。田地荒芜,耕种无人;“终日不过行人,百里不见炊烟”。
材料三?然而,以富求强的历程十分艰难。不论官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的民用
企业,技术力量和机器设备都要依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购买和安装,甚至运转都要受洋人的把持……在军工企业里,资金和产品由政府统一调拨,不存在利润问题,因此成本高昂,生产效率很低。在民用企业里,因为吸收了商股,产品要讲利润。但又因官府把持,官僚们常常借“官督”之便,侵吞商股,化公为私,贪污舞弊,安插亲信,致使企业管理极为混乱。加上清政府对新式企业进行敲榨勒索,许多企业毫无生机……
材料四?基督教文化本质上是排他性的。它以“优越文明”的姿态,鄙视中国的原有文
化,反对祖先敬奉,排斥儒家学说和传统习俗,这就不能不引起中国官民的抵制。……其中著名的有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元年的贵阳教案,同治元年的南昌教案……八年的安庆教案、建德教案等等。同治九年(1870年)的天津教案,是一次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教案。每次教?案发生后,法国等国外交官立即向清政府施加压力,甚至调派军舰以武力相威胁;而清政府?则是一次次的屈服,以赔款和惩处反洋教人士来结案。……清政府所采取的政策,不但不能?平息民、教之间的矛盾,反而使教会更加肆无忌惮,使民众积怨更深,以致光绪朝的教案以更高频率、更大规模地爆发出来……?——以上材料摘自《清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二,简要说明安庆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经历。(9分)
(2)阅读材料三,你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
国该如何进行近代化?(8分)
(3)依据材料四,分析近代“教案”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教案”问题上的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
参考答案:(1)安庆是太平天国与湘军争夺的政治军事重心,安庆内军械所的创办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战争使安庆地区的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9分)
(2)技术设备严重依赖西方国家I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4分)摆脱西方?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l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近代民主政权,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办近代学校,派遣留学生,培养近代人才l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吸取他国失败的教训。(任答出4点得8分)
(3)反映了近代西方在侵略中国过程中的中西方文化冲突。对此清政府采取了祖教抑民的?政策。(4分)
(4)影响:进一步激化了中外矛盾,导致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联合侵华(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近代西方在侵略中国过程中的中西方文化冲突为中心来命题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