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8 10:46: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34年,他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他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1)材料中的他是谁?他为什么会认为英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又为什么会盛赞中国的“孔子时代”?(6分)
材料二?下图为新发现的梁启超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起草的手稿局部

材料三?梁启超为清廷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捉刀代笔,草拟奏折,大概是清末立宪史上最有趣的故事了。梁启超以通缉犯身份,流亡海外,却直接介入最高层的政治决策,不能不令人咄咄称奇。
——摘自《南方周末》第1292期
(2)材料中的五大臣与“枪手”梁启超要求的立宪是否一致,为什么会出现令人咄咄称奇的怪事?(4分)


参考答案:(10分)(1)伏尔泰。(1分)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政治制度(1分);作为启蒙运动领袖的伏尔泰非常痛恨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1分)
盛赞: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宣扬的“民贵君轻”符合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②儒家思想中的人性主张与启蒙思想家追求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一致;③孔子强调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④孔子及儒家思想是建立在对人类和社会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与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理性主义切合;⑤孔子对宗教和超自然力的态度与启蒙思想家反对宗教迷信一致; ⑥儒家思想提倡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为西方反对天主教会的蒙昧主义愚民政策提供利器;(任答三点给3分)
(2)不一致。(1分)
原因:①《辛丑条约》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无遗;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③维新失败康梁流亡海外,此时企图借尸还魂实现宪政理想;④两者都想以立宪作为对抗民主革命的手段,只是一个要立宪之名,一个要立宪之实。(3分,任答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等。下列语句表达人与自身和谐思想的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C天人边际,合而为一?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备选项的内容A D两项强调的是人与人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B项强调人自身关系的和谐符合题意,C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涉及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考查,高考的考查角度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内涵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民本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异同比较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中精华的继承。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历次统一战线中,统战的对象不尽相同,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中共的地位和力量不同
B.中国各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C.中共由幼稚不断走向成熟
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革命统一战线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再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矛盾变为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再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共团结的对象亦随之发展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4分)欧盟的形成与发展,印证了当代历史演进的特征与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二?美国这样做(指的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把西欧纳入其称霸全球的战略轨道,但客观上却为西欧的经济联合开辟了道路。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 ?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除极少数成员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并在6个月后彻底放弃本国货币。
材料四?由于货币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因此,欧元的正式问世成为欧洲联合的一个里程碑。不仅如此,欧元还将成为欧洲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欧洲经济不振的被动局面。
——杨伟国《欧元流通:欧洲走向联合的里程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6分)
(2) ①材料三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特征? (2分)②欧洲联盟的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两大趋势?(4分)
(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元问世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1)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吸取战争教训;应对苏联“势力扩张”;马歇尔计划的推动。(6分。答对三点即可)
(2)特征: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统一货币。(2分。答对一点即可)
趋势: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4分)
(3)欧元的问世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增长;有利于促进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进程。(2分。答对一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西藏问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阐述的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后来发展为“一国两制”原则,这一要求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但却在香港问题上首先得到实践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