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6-28 10:43: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离别》:“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 ]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人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人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人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2、判断题  中华民国时期,一位住在南京的普通市民想要前往重庆,最适合他出行的交通工具是:
[? ]
A.汽车
B.火车
C.轮船
D.飞机



3、判断题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最先出现在交通运输业,其主要原因是
[? ]
A、当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最为落后
B、太平天国阻碍了清政府的河运
C、中国传统的航运因列强侵略而衰落,兴建新的海运,有利可图
D、清政府试图夺回贸易主权,以求制夷



4、判断题  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诗人牡牧的两句诗,从中你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下图,回答:这是哪时期出现的什么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下图,回答: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本茨的三轮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三题回答:这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③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
[?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