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6-28 10:40: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伊朗同宿敌美国的斗争连日来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美国媒体称美政府已决定把伊朗革命卫队列为国际恐怖组织,伊朗总统内贾德则针锋相对宣布伊朗已成为“核国家”,并公开称伊方已有超过3 000台用于铀浓缩活动的离心机投入运行。随即又有媒体说,美国已拟定针对伊朗的“三天闪电作战计划”,伊美两国关系似有加剧紧张之势。
材料二?目前,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占78%,发展中国家占22%;而世界人口发达国家只占20%,发展中国家占80%。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的什么问题? (4分)
(2)造成材料一、二反映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6分)
(3)针对上述材料反映的情况,你认为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 (5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和平与安全问题;(2分)材料二:发展不均衡问题。(2分)
(2)材料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威胁,超级大国凭借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插手地区事务或他国内政,以争夺和控制战略要地和资源重地;(2分)局部地区本身存在的矛盾与冲突。(1分)
材料二: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造成贫富差距扩大;(2分)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贫穷与落后。(1分)
(3)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2分)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国际合作,为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2分)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增强国力。(1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二的内容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以及发展不均衡问题问题较为突出。(2)结合所学可知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别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威胁,超级大国凭借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插手地区事务或他国内政,以争夺和控制战略要地和资源重地;局部地区本身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造成贫富差距扩大;(2分)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贫穷与落后。(3)面对当今世界的复杂局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国际合作,为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增强国力。
点评:当今世界是一个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快速发展的时代,尽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仍然动荡与冲突不断,这说明殖民主义思想并未完全消除,利益的争夺依然激烈。高考对该项内容的考查主要从政治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命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论语·述而》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它体现的儒学思想是
A.鄙视富贵
B.重义轻利
C.取利有道
D.见利忘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不义的钱财,即使得到会富贵,我也把他看成浮云。体现的是重义轻利的思想,故选B。A项错误,材料并未鄙视富贵,而是鄙视不义的钱财;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了反对不当得利,但是并未体现取利有道的思想;D项明显与材料意思相反。
点评:材料出自《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强调要重视道义,反对唯利是图。孔子的这一关于义利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除了孔子的义利观之外,孔子的政治观如主张仁和礼,强调德治,在哲学上对鬼神敬而远之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民族工业
A.较快发展
B.出现短暂的春天
C.遭受沉重打击
D.萎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伦理观方面,孟子认为“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基于此,他们提出的主张分别是推行
A.人治与法治
B.“仁政”与道德教育
C.王道与民主政治
D.加强专制与自我节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孟子认为“性本善”,主张推行仁政,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主张美德即知识,主张道德教育,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天人感应”理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天人感应”理论是由汉代董仲舒提出。
点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其核心是儒学的产生、发展、成熟和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在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的沃土上萌生了儒家思想。春秋后期,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丰富发展儒家思想,使其成为蔚然大宗;汉代,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家思想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神学化、正统化;宋明时期,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完成了哲学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从理学到心学,体现出了从客观唯心主义走向主观唯心主义,儒学逐渐完善;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加以批判继承,凸显反封建的民主色彩。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界文明史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