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8 10:36: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西欧国家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军事强大、政治稳定的统一欧洲
B.联合起来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C.抵制美苏,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D.抵制英国的势力均衡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欧共体成立的背景。美苏冷战对峙下,谋求自身安全及促进经济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介绍诸子百家的学派时,批判其中一家宣扬了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出现的不分阶级的情感。请推测批判的对象及其学说是
A.孔子的“仁”
B.孟子的仁政学说
C.墨子的兼爱
D.庄子的齐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孟子的仁政学说是指民本思想;兼爱是墨子针对儒家的“爱有等差”的说法,主要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齐物也即齐同物论,也就是消除各派对天下万物所作的不同评论。因此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主要是因为他
A.对自然界的探讨和解释
B.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代表者,关注人和人类社会,因此A不正确;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因此B不正确;D表述也不准确;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因此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一五”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
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可知: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A.史料正确,理解准确,史论合理
B.史料正确,理解准确,史论不合理
C.史料不正确,理解不准确,史论不合理
D.史料正确,理解不准确,史论不合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得知史料正确,但是我国社
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所以理解不准确。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经济全球化作出了贡献。”这句话是指(?)
A.苏东剧变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B.没有苏东剧变就没有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C.两极格局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除了障碍
D.苏东剧变发生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加速了经济全球化。从两大经济体系——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变成单一的市场经济。现在可以说世界各国的经济均已纳入了市场经济体系,尽管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有所不同。这种单一的市场经济体系大大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而从总体上说促进了全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打破了美苏两极对立的局面,加速了不同制度国家经济交往和联系,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