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七)

时间:2019-06-28 10:27:2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首歌词反映了澳门人民希望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心愿。2009年是澳门回归10周年,澳门得以回到祖国怀抱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一国两制的政策
C.良好的国际环境
D.中国与葡萄牙政府的共同努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澳门回归的主要原因可以回忆清政府时期被强租,可以得出中国综合国力的变化是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各国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B.共和政体的确立
C.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D.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英国和德意志帝国都不是共和政体,排除B;这几个国家是在欧洲和美洲,他们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排除C;同样理由排除D。各国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只是说明人类社会由“人治”发展到“法治”。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资产阶级代议制特点①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掌握立法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体现了公民民主。(间接的民主形式)②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③大多数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将竞争机制引进政治生活,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实行)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
现代普通城市中国人结婚用具变化:
1、五十年代,基本生活用品。
2、六、七十年代,凭票购买手表、缝纫机、自行车。
3、八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
4、九十年代,电话、电脑、空调。
请回答:
分别概述上述材料中现代普通城市中国人结婚用具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并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
五十年代:工业落后,还不能满足工业消费品的需求;
社会比较贫困,缺乏购买能力(或没有经济条件购买);
六、七十年代:中国工业化有一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生活必需的工业品需求;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国消费工业(轻工业)迅速发展,能够满足生活必需的工业品需求;购买力提高,追求娱乐、休闲消费;
九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中国,信息化产品迅速进入国人生活;购买力进一步提高,能够满足丰富的消费需求;
感受: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主义优越性。


本题解析:
从不同时代的结婚用具的变化,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由建国初工业落后,到六、七十年代工业得到初步发展,再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发展和九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分析。
而对此的感受,由于学生可以从不同时代的变化,体会到了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的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答案不拘泥一格,只需要答之有理皆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一言论说明他(?)
A.主张“致良知”以成“圣贤”
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
C.宣扬“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D.认为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材料中"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可知材料认为心是本源,强调内心的反省,不需要外求。B是朱熹等人的观点;CD是明朝李贽的观点。因此选A .
点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①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②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主张克服“私欲”,维护封建伦理道德;③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④本质目的都是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不同点:
①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②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③哲学范畴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向外追逐客观认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主张内心反省,恢复良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对下图现象的误读是

A.反全球化运动内含着对全球化秩序性的追求
B.反全球化运动将推动世界的合理发展
C.反全球化运动存有非理性的一面
D.反全球化运动将阻滞全球化进程,反对全球化的示威人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