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五)

时间:2019-06-26 11:46: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它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结果出现“赶英超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这场运动指的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将私有制改造成为公有制经济;B不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片面追求农村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D不对,文化大革命是人为的夸大阶级斗争;C符合题意,“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因此选C.
点评:“大跃进”运动一方面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另一方面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74年初至同年6月,“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其影响有(? )
①在历史研究领域和社会伦理道德方面造成混乱②搞乱了人们的思想③使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来出现的各方面工作好转的情况又遭到挫折④为“四人帮”反周“组阁”阴谋大造舆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文革”期间“批林批孔”搞乱人们的思想这一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④是“四人帮”的目的,不是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秦朝以来,直至清朝前期,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最突出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激烈
B.国家的统一和分裂相交替
C.专制皇权的日益强化
D.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日益激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三是对人们思想控制日益加强。因此选C。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本单元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专题。其主要命题方式是依据新课标要求,选取适当图文材料,创设历史情景,启迪考生思维。主要涉及材料解读、信息处理、分析理解、评价应用等能力;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及其它政治措施的演变、特点、作用和历史影响等基本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幕;(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5日)
材料二




阅读后请回答:
(1)新近当选的日本鸠山首相倡议建立类似欧共体的东亚共同体。请根据材料一,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当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欧共体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共体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济区域组织纷纷建立,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内: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对外: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
(2)发展趋势是:规模不断扩大,成员国不断增加。由最初六国增加到2004年的27国;从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扩展,程度不断加深;从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发展。
(3)经济上: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政治上:促进了欧盟各国团结,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冲击美国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
(4)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百家争鸣仅仅是现象,藏在其背后的是新形成的代表不同利益的阶级或阶层。”材料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讲学风气盛行,私学兴起
B.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
C.社会政治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D.士阶层受各诸侯国重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藏在其背后的是新形成的代表不同利益的阶级或阶层”可以看出,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政治经济发生的变化。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周王室衰微;经济上私有土地产生;这一切使得阶级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选C。A项是说的百家争鸣的现象;BD项是直接原因。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和经济都是出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新的阶层不断地涌现,反映新的阶层利益的学说不断地出现,所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战国各家思想由于代表的利益不一样,观点也不是一样,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