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6 11:45:5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受
到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更使非洲经济具有极大的依附性。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每当一个非洲国家取得独立,中国政府立即予以承认。从1956年到1965
年,中国先后同19个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同几内亚、加纳等许多国家签订了友好条约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回答: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非洲殖民地经济的特点(3分)。结合相关历史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发展与非洲国家外交关系的原因(4分)。指出20世纪50-70年代中非友好合作的主要作用。(2分)


参考答案:(1)传统经济遭到破坏;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具有依附性。(3分)
由于列强的侵略与掠夺,非洲逐步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经济命脉被帝国主义国家控制。(3分)
(2)冲破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和包围;团结非洲人民,反对殖民势力;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亚非会议对中非关系的促进与推动。(3分)
有利于非洲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非友好合作与交流、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的有关内容,可知非洲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传统经济遭到破坏。产业单一,具有极大的依附性。原因应从帝国主义的侵略对非洲的影响分析。
(2)第一小问从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态度及中非双方共同的遭遇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从中非友好对双方的影响及中国在70年代获得的重大外交突破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⑴ 依据材料一,分析1830年到1870年间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4分)
材料二 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广……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光绪六年(1880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之行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 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可以体味。
⑵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铁路运输艰难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0分)
⑴ 原因:工业生产的发展;蒸汽动力的推广;铁路具有速度快、运输成本低廉的特点。(4分,答对1点即可得2分)⑵ 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洋务派内部矛盾重重;资金和技术的匮乏;受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外国列强的竞争。(6分,答对3点即可得6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1830年到1870年间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说到底就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的一系列变化所造成的。例如,工业革命完成,工业生产的发展的推动;改良蒸汽机的大力推广,蒸汽动力的推广;还一定要从火车自身的优点来去解答问题,例如,铁路具有速度快、运输成本低廉的特点。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既有英国当时国情的需要,又有铁路运输自身有点。
(2)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铁路运输艰难的原因主要是要从材料中找答案。“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可以概括出: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铁路之行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
可以概括出“中国国情不需要,当时中国真的还不需要火车”; 资金和技术的匮乏;受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洋务派内部矛盾重重,洋务运动只学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制度也可以做为答案要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甲“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可以看出则符合道家学说“人必须顺应自然”;乙体现了儒家学说中的“礼”;丙符合墨家的“节用”的思想;丁符合法家的学说。故答案选择B项。
点评:诸子百家中有很多相反的观点,学习时注意归纳:(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庄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1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中国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面临挑战。其中“面临挑战”指的是

[? ]


A.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C.中国的企业正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D.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国第一条电报线架设在(? )
A.台湾
B.北京
C.香港
D.上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