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1:45:10
1、判断题 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
——(资料来源:《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材料二?二里头早期文化层直接叠压新砦期的地层。……新砦遗址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有外濠、城墙和内濠三重防御措施,中心区的高地上发现一座东西长92.6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浅穴式建筑遗址,其性质……是祭台,此处出土了铜器残片……等高规格遗物。?
——赵青春《新砦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请回答:
(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新砦遗址已经出现了哪些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砦遗址的发现对于破解夏文化之谜的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中?心区在哪里?鉴于有关夏代文献记载极其简单,因此探索夏文化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文化遗存: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一、二、三期)。
(2)文化现象:城堡;祭台;铜器(青铜器)。价值:新砦文化把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紧密连接起来:为了解夏代早期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中心区:河南中部(西部);山西南部(西南部)。方法: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文物作为人类活动的遗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星堆共出土了1720件珍贵文物。按其功能分类,我们可将它们分为:祭祀品,共105件,主要是青铜器,其中较大型的樽和罍,其功能可能有两个方面,主要用于祭祀天神、地神和祖先,同时也可当作生活用品,比如装酒、粮食等;生产工具,共124件,主要是石器和玉石,其中有斧、凿、錾、刀等;兵器,共127件,主要是青铜器,还有石器和玉器,其中有青铜戈、玉戈、玉刀;生活与装饰,这方面数量最多,共1364件,其中有青铜器、金器、玉器、石器、陶器、骨器、象牙器,以玉器为主,占615件。除上述四种类型外,还有80根大象牙,……另外,还有当时的货币——铜贝4662枚。还有数以吨计的陶片未计算在内。
——摘自冯学敏等《点击三星堆》
材料二?举世瞩目的三星堆考古发现,向我们揭示了三千多年前古蜀王国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情形,展现了一个湮没的内陆农业文明的辉煌。……三星堆考古发现提供的不仅仅是珍贵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将使学术界重新审视中华文明,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将因之而谱写新的灿烂篇章。?
——黄剑华《古蜀的辉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释读三星堆文物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5分)
(2)推测是一种对未知现象作尝试性、合理性解释的思维方法。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古蜀国部落为什么会有大量“象牙”、“铜贝”和“数以吨计的陶片”?(3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三星堆考古发掘的意义。(2分)
参考答案:(1)信息:政治:神权政治(或神权王权一体);阶级分化(或贫富分化);经济:农业和手工业较发达;军事:有部落战争;文化:精神生活丰富(或有审美要求)。
(2)推测:大量“象牙”说明古蜀国自然生态适合大象生存(或可能与远处部落有象牙交易等);“铜贝”说明有了一定程度的商品经济(或有一定水平的制币工艺等);“数以吨计的陶片”说明居住在该地的部落人口较多(或部落存在时间较长等)。
(3)意义:反映了古蜀王国的社会生活(或揭开了古蜀王国的历史之谜);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题解析:第(1)题的“政治信息”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祭祀天神、地神”作答;“经济信息”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生产工具”“青铜器……石器和玉器”作答;“军事信息”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兵器”作答;“文化信息”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玉器为主”“大象牙”作答。第(2)题可从大象牙的来源、货币的功能和陶片的作用等角度作答。第(3)题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三星堆遗址。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关于米诺牛的希腊神话向人们展示了克里特岛有一座迷宫的传说。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在距克里特岛首府不远处的克诺索斯遗址上开始挖掘。后来,一座宏伟的宫殿遗址出现在人们面前,为研究希腊历史提供了有力的材料。后来他雇佣能工巧匠加以修复,今天游人看到的便是装修过的宫殿。但某历史学家认为,伊文思重现的米诺斯宫已,不是它的原样,而是直接出自伊文思的想象,不值得肯定。
材料二 某同学陈列了他收集的研究米诺斯宫殿和克里特文明的资料: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伊文思撰写的考古著作《米诺斯王宫》,克里特人创制的线性文字A,当然还有以下图片。
参考答案:(1)文献资料:伊文思《米诺斯王宫》;实物资料:图片所示的酒具和花瓶、米诺斯宫殿遗址、“线形文字A”;口述资料:《荷马史诗·奥德赛》。
(2)米诺斯宫殿直接出自伊文思的想象;伊文思的做法不值得肯定。第一种观点:同意。伊文思在发掘米诺斯宫殿遗址的过程中,破坏了遗址的原貌,弊大于利。第二种观点:不同意。伊文思利用自己的才能和财产,发掘出宫殿遗址,利大于弊。第三种观点:既肯定伊文思的考古贡献,又指出伊文思的做法对遗址的破坏。
(3)米诺斯文明为什么被毁灭?怎样解读线形文字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3年,探险家史蒂芬斯到中美洲进行考察,在热带丛林的深处,发现了一座湮没了千年之久、规模宏大的古城。坍塌的神庙上那一块块巨大的基石,布满精美的雕饰;石板铺成的道路,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石砌的民宅与贵族的宫殿尽管大多已倒塌,但仍可想见当年繁荣、喧闹的景象。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材料三?(这些)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里)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村庄驻地。为了平衡这种暂时的生活方式,耕种者们在主要是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建立了一些巨大的石头建筑物,以此承他们的社会的统一……4至10世纪期间,(这个)文明非常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斯发现了哪一文明的遗址?其发现有何意义?(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图中建筑和文字的特点。(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人为的角度,分析文明衰落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0分)
(1)文明:玛雅。(1分)意义:发现了失落已久玛雅文明。(1分)
(2)建筑:梯形结构;同时作为神庙、天文台和坟墓使用。(2分)
文字:方块图形;一部分是音符,一部分是意符。(2分)
(3)原因:人口爆炸;土壤肥力耗尽;人类争斗;疫病流行。(4分)
本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中美洲、千年之久、古城、神庙”可以判断,探险家史蒂芬斯发现的是失落已久的美洲玛雅文明。
(2)观察材料二的图片可以发现,图中的建筑呈梯形结构,可以同时作为神庙、天文台和坟墓使用。文字是方块图形,一部分是音符,一部分是意符。
(3)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人口爆炸、土壤肥力耗尽、人类争斗、疫病流行等人为因素都可以导致文明的衰落。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这给中国学者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希望能从考古学上寻找夏王朝的文化遗存。
材料一 如果你对尧舜的盛世给予过多的颂赞,好吧,拿出你的证据来。如果你论及公元前3000年大禹在工程上的伟绩,证据也得拿出来。我们得先记住,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1955年)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探索夏王朝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并分析探秘夏王朝文明遗址有哪些可行性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二里头遗址表现出的文明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材料一与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探寻夏王朝遗址学术领域有着怎样的定论和争论?对二里头遗址奥秘进一步科学解读,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困境:文字记载少;遗存片段而零散。条件:疑古思辨的推动;学者对夏朝遣存位置的预测;借鉴新的史学方法(传说材料与考古实物相印证,借用西方现代科学方法)。
(2)特点:文化遗存丰富(遗迹、遗物和墓葬等);有一定经济、政治管理水平。
(3)定论:二里头遗址用事实证明了夏朝的真实存在。争论:二里头遗址与夏文明的时期、范围是否完全吻合等。方法: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