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6 11:41:4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7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外交多次在外交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一部分,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是在中国总体外交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共和国半个世纪的体育外交史中,前苏联和东欧占有很大的篇幅。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朋友,这些国家对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到1962年十年间,中国对外体育交往总人数是10,291人,而与苏联和东欧的交往就占到了76%,达到7,820人。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与作用。(4分)
材料二 ?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的范围扩展到一些亚非拉国家。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从此,新中国把同亚非拉的体育交往逐步上升到主要位置。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4分)
材料三? 1954年,国际奥委会第49届全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但同时顽固坚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拒绝撤销台湾体育组织作为国家奥委会的资格。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奥委会在经过斗争后,于1958年8月19日声明退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
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为“中国台北奥委会”。
(3)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形势,概述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有利因素?阻碍新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的关键问题是什么?(4分)
材料四? 1981年,中国男排反败为胜、力克韩国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病的李宁(体操),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竟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李宁还收到绳子,让他上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1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2008年8月15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在体育情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
(1)原因:①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②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孤立新中国;③两大阵营的形成。(每点1分,任意答出两点即给满分2分)
作用:①突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封锁;②拓宽了新中国的国际活动空间;③促进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每点1分,任意答出两点即给满分2分)
(2)背景:①50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②1955年,万隆会议成功召开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4分)
(3)有利: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2分)关键:台湾问题。(2分)
(4)变化:由过分强调竞技体育的政治色彩回归到体育精神本质。(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原因:①改革开放深入,综合国力增强;②思想观念更加开放;③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更深入;④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国民自信心增强;⑤民众心态趋于理性。(3分,每点1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


本题解析:(1)题干反映新中国初期外交范围主要局限性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应从中国的外交政策、国际环境两方面分析归纳;作用则应从打破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来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的角度归纳。
(2)解答本题须抓住时间信息与第三世界国家这两个关键信息。本问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的知识点,其背景应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和亚非会议相联系。
(3)本问考查新中国70年代的外交成果。关键信息:“坚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拒绝撤销台湾体育组织作为国家奥委会的资格”、“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为“中国台北奥委会”。抓住时间信息,结合关键信息的两个重要史实进行分析。有利因素列举70年代重要的外交成果即可;阻碍新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的关键问题则从美国的一中一台和台湾以中国台北的名义加入的两个重要事件说明是台湾问题。
(4)本问以体育事业的发展折射中国的发展。变化依据“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体操亡子”、“郎平依然为国争光”等关键信息分析归纳;原因则应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处理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求同存异”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B.“求同存异”是周恩来于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属于外交方针;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1982年中国共产党为处理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的方针;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是20世纪60年代初针对三年经济困难而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A符合题意。
点评: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他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强调要团结他们,把他们的阶级性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周恩来也说:“长期共存”就是“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共存到将来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从此,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小明同学计划明年暑假去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游历,为了旅行方便,他去银行兑换的货币最好是(?)
A.里拉
B.法郎
C.欧元
D.马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欧洲现在实行统一的货币:欧元。因此现在去欧洲旅游的话,最好换成欧元。故选C。其它货币在2001年欧元产生之后被取消。
点评:欧元是欧洲一体化的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从此,欧洲的一体化由政治家的推动变成了民众自下而上的行为,极大地加强了欧洲内部的联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
B.日本在华投资总量最大
C.最大投资主要用于抗日
D.美国占据第一的时间最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观察下面两幅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图《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图2在海南举行博鳌亚洲论坛
A.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B.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C.体现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D.顺应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潮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l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时,中国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自身安全与苏联结盟;到了21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中国致力于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这说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都是根据自身的国家利益对外交政策进行调整,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图2的主旨,C、D两项不符合图l的主旨。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