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北魏孝文帝改革》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6 11:30:5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是因为

[? ]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三长制
C.实行奉禄制度,整顿吏治
D.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据吐鲁番、敦煌出土文书,武周时出现了“括户逃使”和“括户采访使”等新职衔,其职责是调查登记逃离本土的农户情况。这说明下列哪些制度已受到破坏
①均田制 ②租庸调制 ③两税法 ④方田均税法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北魏孝文帝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讲授儒家经典,其主要目的是(  )
A.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汉文化
B.当时的人们喜欢儒家文化
C.冯太后的影响
D.适应巩固统治的需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改革的主要目的应从推行者的阶级属性方面思考,作为最高统治者,巩固统治则是最根本的目的,A项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汉文化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B项当时的人们喜欢儒家文化与题目联系不密切;C项冯太后的影响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孝文帝尊儒崇经的主要目的
点评:本题为推理型选择题,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以考查学生通过对历史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解答这类选择题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2)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
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
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