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1:16:07
1、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麦道公司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示意图?
? 材料二:漫画:资本的跨国运动
? 材料三:目前,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年GDP总额的1/4左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2000年,增长速度达到12.5%。
? 材料四:据联合国《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1980年全球已有15000家跨国公司,35000家分支机构2000年全球有63000家跨国公司,分支机构达70万家。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已超过工业世界总产值的30%。目前,全球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的90%。跨国公司的贸易量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40%。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分析,为什么麦道公司要如此多的国家为其生产飞机零部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二,假如你是一位投资家,你在进行投资时,你将考虑哪些投资条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材料说明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请分别依据三则材料说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材料四,你如何看待跨国公司在这一趋势中的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分工客观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国际分工也使得各国的技术和生产具有比较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高的生产利润。
(2)提示:投资地的政策因素、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生产与技术的比较优势等,总的原则就是追求“风险的最小化,利润的最大化”。
(3)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材料一:反映生产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材料二:反映资本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二。材料三:反映贸易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表现之三。
(4)提示: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车道”。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因此选B。
点评:材料式的选择题其形式一般是题干为材料,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要求考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此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材料处理和历史阐释两大能力。由于近几年来历史学科的试题特点主要是:选材于现实问题和重大问题,结合学科的主干设置新情景、新问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还将提供数据、图表等信息让考生进行分析判断,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新增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式选择题的特点正好与试题特点吻合,所以此类题型是考试的重点。此类题型解题的基础是读懂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将获取有效信息与备选项和材料的历史背景结合,挂靠课本,进行分析判断,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把识字小黑板挂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这说明当时中国政府(?)
A.发展高等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重视扫盲教育
D.模仿苏联教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教育工作者把识字小黑板挂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可以看出这是在进行扫盲教育,提高识字率。故选C。AB项明显错误,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应该在学校;D项材料未体现苏联的教育模式。
点评: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建国初期主要是扫盲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1977年,恢复了高考,千万人的命运被改变。在80年代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更加重视教育。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各地区都致力于提高自身的区位优势,吸引有限资源,从而奠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理论上来说,资本在寻找投资地时考量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就是当地的生产费用成本。而恰恰在劳动力成本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要比发达国家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资本外移成为导致(发达国家)失业率上升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同样面临挑战
B.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C.资本外移不符合发达国家的根本利益
D.劳动力成本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要比发达国家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资本外移成为导致(发达国家)失业率上升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际同样面临着挑战。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西方侵略者控制中国海关
D.农产品的商品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